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为解析不同品质肉中环腺苷酸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随宰后时间的变化,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根据宰后1 d的剪切力、a*值和蒸煮损失将样品分为高、低品质组,每组9个样本。研究不同品质组在宰后1 h、12 h、1 d、3 d、5 d时PKA活性、钠离子含量、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1 h和12 h低品质组PKA活性显著高于高品质组;宰后12 h和3 d高品质组的ATP含量显著高于低品质组;宰后1 d低品质组ATP含量显著高于高品质组;高品质组cAMP含量显著高于低品质组;宰后1、3、5 d低品质组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高品质组(P<0.05)。PKA活性在宰后1 h、12 h、1 d时显著低于5 d(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KA活性与钠离子含量、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呈正相关,与cAMP、A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KA活性受肉品质和宰后时间影响,PKA活性随宰后时间延长而增强,低品质组肉样PKA活性较高,PKA活性与钠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肉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改变钠离... 相似文献
2.
3.
外源环腺苷酸(cAMP)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绿色健康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抗生素、β-兴奋剂、激素等产品因对动物和人存在安全隐患而将逐步被禁用,这些现实的问题促使人们去努力开发动物机体本身所具有的、有抗病潜力的、无残留、安全可靠的促生长物质,并藉此达到维持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的目的。自1958年E.W.Sutherland首次发现并分离出环腺苷酸(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和1968年提出第二信使学说以来,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对cAMP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cAMP在很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调节和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与…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皮下注射和日粮添加不同剂量二丁酰环腺苷酸 (dbc AMP)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其对猪内分泌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 1 .0 m g/kg和日粮添加 2 0 mg/kg为最佳调控剂量 ,在生长猪阶段 ,血清 T3含量提高了 2 5 .96 %和 2 3.70 %(P<0 .0 5 ) ,T4 含量提高了 1 8.0 7%和 1 8.81 %(P<0 .0 5 ) ,GH含量提高了 2 3.84 %和 2 9.97%(P<0 .0 5 ) ,IGF- 含量提高了 2 1 .2 3%和2 2 .4 1 %(P<0 .0 5 ) ,c AMP浓度提高了 81 .99%和 1 1 0 .88%(P<0 .0 5 )。在肥育猪阶段 ,血清 T3含量提高了 70 .99%和 6 3.92 %(P<0 .0 5 ) ,GH含量提高了 39.37%和 38.34%(P<0 .0 5 ) ,IGF- 含量提高了 2 2 .82 %和 2 6 .38%(P<0 .0 5 ) ,c AMP浓度提高了 1 0 5 .5 9%和 1 0 0 .4 0 %(P<0 .0 5 ) ,T4 含量差异不显著 (P>0 .0 5 )。试验结果证明 ,dbc AMP对猪内分泌有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二丁酰环腺苷酸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TP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dbcAMP及其钠盐 ,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质谱分析 ,其结构为C18H2 3 N5O8PNa ,分子量为 4 90 .0 ;经紫外光谱测定其含量为 96 .0 % ,产品的得率为 85 .6 %。dbcAMP钠盐为白色粉末 ,可溶于水与乙醇 ,对热和酸碱比较稳定。经饲料添加和皮下注射dbcAMP检测其经消化道和皮下吸收的性能。通过测定饲喂和皮下注射dbcAMP后 0 .5h、1~ 96h不同时间内血液dbcAMP的浓度表明 ,饲料添加在 3h内达到最大浓度 84 .75pmol/mL ,皮下注射在 2h内达到最大浓度 92 .96pmol/mL ,之后血液中dbcAMP的浓度逐渐下降 ,在 96h达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二丁酰环腺苷酸对猪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皮下注射和饲料添加不同剂量dbcAMP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其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 1.0mg/kg和饲料添加 2 0mg/kg对改善肥育猪的胴体组成和肉品质效果最好 ,眼肌面积分别提高31.99%和 36 .39% (P <0 .0 5 ) ;瘦肉率分别提高 12 .4 2 %和 11.94 % (P <0 .0 5 ) ;背膘厚分别降低 19.95 %和 2 0 .97%(P <0 .0 5 )。肌肉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 10 .87%和 16 .5 4 %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外源环腺苷酸对玉米叶片和根系中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差异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100μmol·L~(-1) 8-Br-cAMP预处理玉米植株后,再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和玉米叶片蛋白组的变化。结果表明,AMP预处理可能通过玉米植株高温条件下抗氧化防护酶活性的提高来清除ROS,从而降低MDA含量、提高玉米植株对高温的耐性。在4个处理(对照,高温处理,外源环腺苷酸预处理后的对照,外源环腺苷酸预处理后进行高温处理)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有47个。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引起29个蛋白点丰度增加,4个蛋白点丰度下降。高温胁迫条件下,与无外源cAMP预处理相比,外源cAMP引起12个蛋白点的丰度增加,27个蛋白点的丰度下降。分析结果还表明,cAMP主要通过参与光合作用过程来增强植物对高温的耐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