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5篇
  免费   2697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林业   837篇
农学   1202篇
基础科学   205篇
  764篇
综合类   8965篇
农作物   745篇
水产渔业   693篇
畜牧兽医   4798篇
园艺   941篇
植物保护   1370篇
  2025年   181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671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861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555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830篇
  2012年   1234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168篇
  2009年   1223篇
  2008年   1325篇
  2007年   1011篇
  2006年   880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白鲫是一种大型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池塘、湖泊、水库均可养殖。在夏季水温高达36℃,冬季水温低到-2℃,都能安全渡过,并能自然繁殖。白鲫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自1977年引进我市后,年产白鲫多在700千克/667米2以上,已成为我市池塘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但是,随着引进时间的增长,白鲫近年来出现大规模的出血性传染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该病来势猛,发病周期长,死亡率高,对我市池塘养鱼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1997~1998年,我们进行了白鲫出血性传染致病菌的研究及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并研究试制出防治白鲫出…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添加剂的应用甘肃省饲草饲料研究所刘乾,王勤本世纪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农业的巨大革命。饲料工业也不例外,如遗传育种学家培育出了高产低毒饲料作物,发酵专家研制了新型蛋白饲料及新型抗生素、维生素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做为饲料添...  相似文献   
3.
用分光光度法对耐贮名果瓯柑AAO、POD和PPO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瓯柑的AAO活性在全熟时最低,PPO活性在全熟时有一峰值。这两种酶活性变化均较缓慢,与其耐贮性有一定的关系。POD活性变化也是瓯柑衰老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4.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已知的毒菇种类有二千多种,中国有一百八十三种,四川已发现五十四种(其中峨嵋山十一种)、沈阳十二种、长白山十四种、西安地区六种、大别山七种、山东崂山六种、湖南莽山十六种、河北经鉴定的毒菇有九科十三属二十一种。据测试,其中能够引起人们食后中毒致死的约三十多种。已公认的极毒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白鳞粗柄伞,豹斑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菌,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褐鳞小伞,肉褐鳞  相似文献   
6.
绿源素     
《中国牧业通讯》2005,(21):63-63
浙江东立绿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开发出的绿源素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依据微生态平衡理论.选用对动物有益的枯草芽孢杆菌.经培养、提纯、复壮后,配伍植物活性多糖类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生产而成的: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8.
据《HortScience》(2012年2月)中一篇研究报道,黑斑病是亚洲梨栽培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乙烯在调节植株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日本研究人员以感病的“Nijisseiki”梨叶片为材料,分别用乙烯类似物和乙烯活性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专家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的新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美国微生物协会主办的《病毒学杂志》。该研究表明,一种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可影响"猪蓝耳病"病毒对宿主的侵袭能力及疾病的发展进程,这一发现为该病的治疗和新型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以病猪皮肤和耳部出现蓝紫色为典型症状。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世界各国均出现过该病的流行。自2006年以来,我国出现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