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14篇 |
免费 | 1888篇 |
国内免费 | 4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0篇 |
农学 | 2056篇 |
基础科学 | 123篇 |
483篇 | |
综合类 | 6057篇 |
农作物 | 1182篇 |
水产渔业 | 388篇 |
畜牧兽医 | 2573篇 |
园艺 | 875篇 |
植物保护 | 5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8篇 |
2024年 | 376篇 |
2023年 | 534篇 |
2022年 | 610篇 |
2021年 | 606篇 |
2020年 | 597篇 |
2019年 | 576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376篇 |
2016年 | 460篇 |
2015年 | 489篇 |
2014年 | 640篇 |
2013年 | 652篇 |
2012年 | 896篇 |
2011年 | 988篇 |
2010年 | 866篇 |
2009年 | 800篇 |
2008年 | 943篇 |
2007年 | 719篇 |
2006年 | 622篇 |
2005年 | 609篇 |
2004年 | 386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273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立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12,(4):40-42
近20年来,在猪的育种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子方面的技术都有了较大发展,两种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为猪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BLUP法等估计育种值的方法以及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凋亡是细胞对环境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在多细胞生物中经常发生。在微生物感染中也发现有细胞凋亡的现象,并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和转归。令人不解的是还有许多细菌可减轻、甚至抑制细胞凋亡。本文从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来探索细胞发生凋亡的生物学条件。揭示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抑制机制。本文侧重阐述各种细菌的抗凋亡活性,并试图阐明哺乳动物细胞与细菌间的接触是如何影响细胞对凋亡的抵抗力,二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与细胞调亡的分子途径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学伟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9):21-21
1显微注射法 转基因猪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核显微注射法.其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到原核期或经重构发育至原核期的受精卵细胞的胚胎原核中,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此即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6.
猪育种专家和生产者可做的工作决不仅仅是给猪称重,而是从较大窝重中选择后备母猪和选择生长最快的猪或有价值的猪。分子图谱(DNA)分析对猪遗传育种专家如何选择目前商品猪群中遗传的差异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立新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9):12-13
1分子育种研究对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种猪主要依赖进口,急需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猪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育种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楚端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9):11-11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猪育种领域,选留种猪的标准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我国传统的留种方法主要看猪的体型外貌,如明朝徐光启的《农政要书》这样描述好猪“喙短扁、鼻孔大、耳根急、额平正、背腰长、其膛小、尾直垂、四蹄奇、后乳宽、毛稀者易养”,清朝张宗洁的《三农纪》里则记载“作种猪”,生门向上、易孕。 相似文献
9.
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肠腺底部的潘氏细胞颗粒内的一类抗微生物肽。本文概述了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的一般特征、基因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湖北省竹溪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统三分”战略要求,实施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项目与产业对接,用特色农业支撑特色工业,让特色工业带动特色农业,实现工农互动,城乡共兴共荣的良好局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