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50篇
  免费   23059篇
  国内免费   1944篇
林业   4252篇
农学   5938篇
基础科学   4678篇
  29775篇
综合类   33861篇
农作物   7737篇
水产渔业   987篇
畜牧兽医   3208篇
园艺   863篇
植物保护   5154篇
  2025年   813篇
  2024年   2664篇
  2023年   2852篇
  2022年   2989篇
  2021年   3164篇
  2020年   3278篇
  2019年   3670篇
  2018年   2805篇
  2017年   4112篇
  2016年   4896篇
  2015年   3527篇
  2014年   4299篇
  2013年   5162篇
  2012年   6522篇
  2011年   5159篇
  2010年   4137篇
  2009年   4286篇
  2008年   3762篇
  2007年   4180篇
  2006年   3680篇
  2005年   3092篇
  2004年   2360篇
  2003年   2131篇
  2002年   1641篇
  2001年   1554篇
  2000年   1387篇
  1999年   1076篇
  1998年   928篇
  1997年   929篇
  1996年   831篇
  1995年   820篇
  1994年   706篇
  1993年   657篇
  1992年   504篇
  1991年   485篇
  1990年   401篇
  1989年   334篇
  1988年   207篇
  1987年   200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991.
为改善云贵高原南部岩溶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东南那洒至马街岩溶区16组不同时代的石灰土为本体,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检测方法,结合应用地质累积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云南东南部岩溶区石灰土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1y、Ch、Csd、D2d、Dd和Dg石灰土的Cd为中度至重度级超标危害元素,∈2l石灰土的Hg为中度级危害元素,危害程度CdHg;Cd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潜在的生态危害风险大;其他石灰土及相应元素则相对较安全,潜在的生态危害风险小。  相似文献   
992.
华北黄泛平原潮土土壤养分与土壤粒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华北黄泛平原潮土土壤粒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耕层养分含量与土壤砂粒成负相关,与小于0.01 mm的各粒级成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受砂粒(1~0.05 mm)和细粘粒(<0.001 mm)含量的影响,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受细粘粒含量的影响,土壤全磷含量主要受砂粒和粗粉粒(0.05~0.01 mm)含量的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主要受细粘粒含量的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受细粉粒(0.01~0.005 mm)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重金属胁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和链霉菌为材料,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Hg2+、Cd2+、Cr6+和Pb2+浓度下4种微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对4种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G+较G-对Hg2+和Cd2+更为敏感;4种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表现为链霉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对微生物毒性顺序为Hg2+>Cd2+>Cr6+>Pb2+。  相似文献   
994.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two consecutive kharif seasons of 2011 and 2012 on sandy-loam lateritic soil of Indian subtropic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INM) on crop productivity,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applied nutrients and soil fertility in restoring sustainability with hybrid rice cultivation. Application of 50% recommended dose of fertilizer (RDF) + 50% recommended dose of nitrogen (RDN) through mustard oil cake (MOC) or 75% RDF + 25% RDN through MOC + biofertilizer record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in and biomass yields, greater NPK removal and higher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pplied nutrient (PFPN) than those of the crop having 100% RDF, 100% RDN through MOC and 25% RDF + 75% RDN through MOC, which showed very poor performance. The former treatments also improved organic carbon and available NPK contents in soil in spite of greater removal of NPK by the crop. Results of study suggested integrated use of 50% RDF + 50% RDN through MOC or 75% RDF + 25% RDN through MOC + biofertilizer for increasing hybrid rice productivity, PFPN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for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995.
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10(柱Ⅱ)、20(柱Ⅲ)、40(柱Ⅳ)g/kg的土柱柴油去除率为ⅡⅠⅣⅢ,柱Ⅱ的修复效果最佳,半衰期为60.05天,TPH最终去除率达65.3%;②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由于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土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三者共同作用决定各土柱不同取样口柴油的去除规律;③在实验过程中,各土柱土壤pH变化不大,初始柴油浓度越高土柱水分损失率越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柱Ⅲ降低率最大,分别为58.27%和31.87%,柱Ⅰ最小;土柱上层土壤中的酶活性要低于下层,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各土柱中柴油的生物降解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依次为46.89%~66.50%,40.90%~68.09%和42.36%~98.15%,比杉木林提高12.4%~14.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pH值依次为4.30~5.10,4.40~4.80和4.13~4.55,比杉木林降低1.3%~6.3%;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46.03~71.45,34.96~68.67和25.59~79.38g·kg-1,8年生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  相似文献   
997.
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倩  关欣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4-438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即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团聚体的形成原因及土壤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土壤肥力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斱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提取棉花、玉米和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通过对作物不同极化、不同时相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建立散射特征时序变化曲线,幵分析其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3种分类斱法对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迚行分类识别以及种植面积提取,幵对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 1)棉花的后向散射系数在6月现蕾期和7月开花期明显上升,8月仹达最高值,变化特征最明显,易与其他作物区分;玉米和果树的后向散射系数在9月仹与其他地物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相较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88.97%。其中,对棉花和果园的分类精度为90.88%和...  相似文献   
999.
以新鲜鸡粪为主要培养基,自然腐熟鸡粪(处理1),菌剂腐熟鸡粪和土壤(处理2),菌剂腐熟鸡粪(处理3)为富集样品连续5批堆肥驯化培养,使微生物菌群经历不同的生长环境,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处理1在5批富集培养中较处理2和处理3有较好的堆肥效果,说明其中有降解性能好的优势菌群,将其筛选出扩大培养,再回接到新鲜鸡粪中,将会快速、有效地降解新鲜鸡粪,达到良好的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墒情不够、肥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深开沟、沟内铺放秸秆、覆土起垄整垄、垄上覆膜的秸秆深埋,蓄积秋冬降水的土肥水跨季节联合调控技术。研制了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采用对称式可翻转犁架,实现开沟、覆土、起垄、整垄联合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深度可以达到40cm,沟形规整,覆土效果较好,整垄效率高,垄形符合农艺要求。采用该机进行秋季秸秆深埋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