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6篇 |
免费 | 4285篇 |
国内免费 | 4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58篇 |
农学 | 1308篇 |
基础科学 | 939篇 |
1821篇 | |
综合类 | 8108篇 |
农作物 | 771篇 |
水产渔业 | 185篇 |
畜牧兽医 | 1838篇 |
园艺 | 1609篇 |
植物保护 | 8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93篇 |
2024年 | 457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622篇 |
2021年 | 627篇 |
2020年 | 614篇 |
2019年 | 667篇 |
2018年 | 466篇 |
2017年 | 636篇 |
2016年 | 825篇 |
2015年 | 668篇 |
2014年 | 858篇 |
2013年 | 871篇 |
2012年 | 1163篇 |
2011年 | 1167篇 |
2010年 | 907篇 |
2009年 | 935篇 |
2008年 | 745篇 |
2007年 | 827篇 |
2006年 | 694篇 |
2005年 | 568篇 |
2004年 | 461篇 |
2003年 | 403篇 |
2002年 | 321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区葡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适宜土壤水分状态是决定葡萄营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生理响应机制,取13 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抽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60%),并监测了相关植株形态,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单个生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对植株形态指标(葡萄株高、新梢长度、新梢粗度等)和果实品质指标(葡萄总糖量、可溶性固形物量、单宁量、总酚量、花色苷量等)无显著性影响。就产量而言,果实膨大期的亏水处理降低产量40.2%,是其需水关键期。而抽蔓期进行亏水处理,增产10.3%。 相似文献
992.
以‘轮台白杏’Armeniaca vulgaris ‘Luntaibaixing’与26个新疆杏品种进行正反交,探讨不同品种授粉对‘轮台白杏’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均提高了‘轮台白杏’坐果率,以‘卡巴克胡安娜’‘Kabakehuanna’,‘伊犁阿克玉吕克’‘Yiliakeyulvke’,‘特尔湾玉吕克’‘Teerwanyulvke’等品种效果为佳,但反交中经‘轮台白杏’授粉,仅有‘库车白杏’‘Kuchebaixing’等8个品种的坐果率有所增加,其余品种坐果率则低于自然授粉;与自然授粉所得果实比较,‘轮台白杏’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总糖均受授粉品种影响,其中‘早熟胡安娜’‘Zaoshuhuanna’,‘阿克达拉孜’‘Akedalazi’,‘阿克阿依’‘Akeayi’等品种授粉后果实维生素C极显著降低(P<0.01),‘阿克阿依’,‘贾格达玛依桑’‘Jiagedamayisang’,‘米录’‘Milu’等品种授粉后可滴定酸极显著提高(P<0.01);果形指数受授粉品种影响较少,仅‘库车白杏’,‘卡拉胡安娜’‘Kalahuanna’授粉对‘轮台白杏’果形指数有极显著影响,‘大果胡安娜’‘Daguohuanna’等5个品种授粉为显著降低(P<0.05);综合坐果率考虑,‘卡巴克胡安娜’,‘早熟胡安娜’,‘伊犁阿克玉吕克’适于做‘轮台白杏’授粉树。不同品种授粉对‘轮台白杏’坐果及果实品质存在效果差异,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父本提高坐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表5参10 相似文献
993.
为解决现有通用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内高残留的问题,选定农广4LZ-0.8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设计,为满足育种收获低混种的农艺要求,对脱粒装置底部曲面进行了改进,并采用了全程气流辅助清理和扬谷器清理的组合方式,解决了原有搅龙与刮板输送造成高残留的缺陷。设计了脱粒试验台进行试验,以喂入量、导向风管入口风速、扬谷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脱粒装置内谷粒残留量为性能评价指标,先进行不同风速下最大喂入量的单因素试验,以确定试验因素范围,再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脱粒装置清残留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为0.6 kg/s;导向风管入口风速为12 m/s;扬谷器转速为1 000 r/min时,装置内整体残留量为0.18 g。 相似文献
994.
几种常见桑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菌核病,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青枯病与桑疫病是爆发频繁、危害极大的桑树病害。本文就这四种桑树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介绍几种非细胞类微生物引起的桑树病害,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996.
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特征与品种间外观品质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外观品质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建立谷子突变体库,以便在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长农35号’干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0.8%和1.0%甲磺酸乙酯(EMS)进行了诱变处理,试验共收获株型相关M1代突变体材料282份,其中,0.8%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00个单株,可分为10个组;1.0%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82个单株,可分为17个组。M1代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1.0% EMS处理‘长农35号’所获突变体,在株高、穗下节粗、穗下第一节间粗和茎节数4个性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0.8%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长农35号’来讲,采用1.0% EMS进行诱变处理更有利于多类型大量突变单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00.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三联灭活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5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动物试验 ,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近期效检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 0 0 %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保护率为 92 %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保护率为 88%。在免疫期试验中 ,免疫 6个月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保护率为 1 0 0 % ,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 79%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的保护率为 88%。在保存期试验中 ,4~ 8℃保存 1年仍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