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6篇 |
免费 | 4285篇 |
国内免费 | 4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58篇 |
农学 | 1308篇 |
基础科学 | 939篇 |
1821篇 | |
综合类 | 8108篇 |
农作物 | 771篇 |
水产渔业 | 185篇 |
畜牧兽医 | 1838篇 |
园艺 | 1609篇 |
植物保护 | 8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93篇 |
2024年 | 457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622篇 |
2021年 | 627篇 |
2020年 | 614篇 |
2019年 | 667篇 |
2018年 | 466篇 |
2017年 | 636篇 |
2016年 | 825篇 |
2015年 | 668篇 |
2014年 | 858篇 |
2013年 | 871篇 |
2012年 | 1163篇 |
2011年 | 1167篇 |
2010年 | 907篇 |
2009年 | 935篇 |
2008年 | 745篇 |
2007年 | 827篇 |
2006年 | 694篇 |
2005年 | 568篇 |
2004年 | 461篇 |
2003年 | 403篇 |
2002年 | 321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71.
97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973.
974.
[目的]明确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品种抗性鉴定与大田品种抗病性调查及实地了解病害发生整个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等,查阅相关气象资料,比较不同单位、不同年度间相关措施和烂果程度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引起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发生最严重的品种是无核紫,激素使用次数过多和过量导致裂果,是诱发烂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月上旬的久旱遇雨对该病发生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引起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大量烂果主要与品种、激素使用过量和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975.
新鲜荔枝果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新鲜荔枝果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萃取新鲜荔枝果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从新鲜荔枝果挥发性成分中总共检测出25种成分,主要是由倍半萜烯和烷烃类组成.占总峰面积达3;以上的有8种,占总峰面积73.85;.其中主要是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23.75;).[结论]检测出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1;以上的有16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976.
沙棘定向培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对引进和选优的沙棘品种进行了13年的区域性试验,筛选出无刺、高V-C型、高氨基酸型、大果等10个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沙棘优良类型,在筛选的基础上,结合生化测定,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定向栽培,推广面积达3000hm^2。 相似文献
977.
森林火灾可燃物蓄积量的提取为森林火灾蔓延模型提供了定量的森林火灾可燃物信息。利用遥感影像对森林火灾可燃物的分类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法、参数优化的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森林火灾可燃物蓄积量模型。研究了遥感影像的数据处理、建模方法对森林火灾可燃物蓄积量模型精度的影响。利用最优的森林火灾可燃物蓄积量模型,进行整个研究区域的森林火灾可燃物蓄积量反演。结果表明,数据处理后的遥感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法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78.
【目的】分析我国东南地区2012-2018年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动态、基因组特性及病毒重组情况,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防控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2018年采自福建、江西、广东、江苏及浙江等省规模化猪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猪只的649份组织样本及血清样本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对PCV2进行基因分型,并选取54份阳性样品进行PCV2全基因组同源性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和重组分析,同时对ORF2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衣壳(Cap)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东南地区猪场感染PCV2较普遍,PCV2阳性率为41.9%(272/649)。猪场存在PCV2a、PCV2b、PCV2d和PCV2e 4个基因型毒株,其中以PCV2d流行为主。基于PCV2全长核苷酸序列和ORF2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4株PCV2毒株均分为4个基因型; PCV2e毒株检出率较低(仅为0.46%),其基因组全长1 777 bp,与其他基因型代表毒株的全长核苷酸同源性较低(91.0%~93.0%)。重组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毒株间存在重组现象。Ca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具有特征性的突变位点。【结论】东南地区猪场存在4种基因型PCV2,其中PCV2d为优势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毒株间存在重组现象。新基因型PCV2e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979.
苹果梨黑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筛选出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理想药剂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40%氟硅唑乳油和80%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确定三唑类杀菌剂为目前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首选药剂,并可与其他类杀菌剂混合或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性的产生,为果农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0.
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报道和2021—2022年各省 (市、区)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检出情况,发现文献报道和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情况大致相符:蔬菜中农药残留总的超标率为5.09%,其中豆类蔬菜超标率最高 (24.93%),其余依次是鳞茎类 (22.39%)、根茎类和薯芋类 (8.53%)、叶菜类 (6.91%)、瓜果类 (4.29%) 及茄果类蔬菜 (3.00%)。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蔬菜有豇豆、韭菜、芹菜、普通白菜及辣椒等;豇豆中主要超标农药是灭蝇胺,超标样品占检测豇豆样品的8.27%;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量超标率最高,按GB 2763―2021标准[残留限量(MRL) 0.2 mg/kg],超标率为15.97% [按最新标准GB 2763.1―2022 (MRL5.0 mg/kg)则为2.21%],韭菜中其他残留超标农药包括毒死蜱、甲胺磷、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拌磷、多菌灵、啶虫脒等,基本涵盖了蔬菜中残留超标的农药品种;芹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超标的农药主要是毒死蜱,超标样品分别占检测芹菜和普通白菜样品的4.26%和1.79%;姜和辣椒中主要超标农药是噻虫胺,超标样品分别占检测辣椒和姜样品的15.42%和3.81%。水果中农药残留总的超标率为6.33%,其中超标率最高的是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类 (31.50%),其余依次是柑橘类 (3.15%)、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类 (2.19%)、核果类 (1.58%) 和仁果类 (0.78%)。分析造成我国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未登记农药品种违规使用的情形较多,二是不合理用药,超出使用剂量、多频次使用及未遵守安全间隔期等原因造成。此外,未及时评估修订不合理的标准也可能对农药残留超标统计产生明显影响,如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的评价即属于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