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2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3319篇
林业   217篇
农学   3399篇
基础科学   982篇
  3055篇
综合类   8514篇
农作物   2141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2527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658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849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1083篇
  2012年   1170篇
  2011年   1118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639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71.
本文就五个品种小麦对土壤钼的利用和根际土壤申P、K、Mo、Cu、Fe、Zn等对小麦利用土壤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含钼量变动在0.3—0.7ppm之间,总趋势是与日递减;不同植株部位Mo平均浓度,就5个品种平均位而言,以旗叶最高,麦秸最低。小麦积累Mo的速率生育期中差异很大,泗阳、宁麦、7959都有两个吸Mo速率高峰,同时出现在4月13日附近和5月12日附近,青农和百农只在5月3日出现了一个高峰。小麦60%的Mo是在最后半个月积累的,全生育期中对土壤有效Mo的最高利用率也仅3%。根际土壤中P能促进小麦对Mo的积累,相关系数r=0.7~.80(n=8),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根际土壤中K、Cu、Fe与小麦Mo积累呈不同显著程度的负相关,各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体内N、P、K、Zn和Cu与Mo之间都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571~0.822(n=39),并与Mo浓度始终保持一定比例,大量元素与Mo浓度比约为10,000,Zn约为120,Cu约为20。  相似文献   
972.
对部分网纹甜瓜试材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和大田成株期自然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之间对蔓枯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X-3-2抗病最强,西域一号、翠蜜、春丽等感病指数高。比较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发病指数,表明湿度是影响蔓枯病发病指数的关键因素。甜瓜苗期人工接种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在不同栽培季节和栽培设施条件上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说明用苗期接种鉴定甜瓜蔓枯病抗性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3.
田间小麦叶面积空间分布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叶形空间分布参数进行了定量描述,建立了叶片形状、叶面积指数随生长期的变化、叶面积随高度的分布及叶倾角分布(LAD)等叶形空间分布的模型及计算系统,提出了叶片形状因子和长势模型,单叶空间最高点、高度层间隔内累积水平投影叶面积及各组分的空间取向与叶倾角分布解析模型系统及其主要设计算法。上述模型为具有普适意义的冬小麦冠层结构机理模型,其计算系统可以精确计算任意高度层次的投影叶面积分布特性,是评价作物株形结构优劣、判断群体结构合理与否的有力工具,对解析和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等也有重要参  相似文献   
974.
以川农麦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0、5、10、20、40mg/L)拌种对不同播期小麦前期生长及后期抗(避)冷效应的影响,并对S3307拌种前期控旺,后期抗(避)冷进而增粒增产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S3307拌种对小麦前期生长具有控上促下、控前促后的效应;S3307促进了三叶到拔节体内N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C/N值;S3307拌种使小麦生长物候期延迟,利于四分体与开花期避开低温危害,且提高了四分体与寒潮期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力,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冷性;S3307拌种延迟了幼穗分化各阶段的起始时间,使小麦拔节期明显推迟;S3307拌种提高了穗粒数,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75.
M增产素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M增产素对小麦进行浸种和抽穗开花期喷洒处理,重点研究了对小麦后期水分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外渗电导值以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明显地改善了小麦的水分状况、降低了电解质外渗率,有明显的保绿作用,防止叶片早衰、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6.
新疆稻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通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1和P2),采用PCR法对新疆稻麦(Triticum petropavlovskyiUdacz.et Migusch)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条约900 bp的片段,纯化后克隆到载体pMD18-T后,对筛选阳性克隆测序,获得1个基因LMWXJ-1(Genbank登录号:AY695380)。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LMWXJ-1具有典型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基本结构。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LMWXJ-1与Glu-A3和Glu-D3位点的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分别为82%和80%),而与Glu-B3位点的差异较大(最高相似性仅有68%)。  相似文献   
977.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运输工况平顺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运输途中的振动问题,采用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现场测试了新疆-2A联合收割机不同行驶速度下主驾驶座地板的动力响应,得到了主驾驶座地板测点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运输状态下的振动强度、频率结构随行驶速度不同而变化;Ⅰ、Ⅱ、Ⅲ档三种工况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分别为7.33cm/s^2、6.65cm/s^2、6.73cm/s^2,振动主频为40.5Hz、37.6Hz、36.6Hz。  相似文献   
978.
NaOH固态化学预处理对麦秸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NaOH对麦秸进行固态化学预处理以提高麦秸的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并对不同负荷率下麦秸的产气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4%~10%(以麦秸干重计)NaOH预处理过的麦秸的总产气量、单位TS产气量、TS和VS去除率显著提高,厌氧消化时间最大可缩短22d。其中,经6%NaOH预处理后的麦秸在65g·L^-1负荷率下的单位TS产气量最高,为380.9mL·g^-1,与未处理麦秸相比,提高了49.9%,厌氧消化时间缩短了19d。说明NaOH固态化学预处理是一种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9.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0.
小麦新品种鄂恩5号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于一体,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子粒饱满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平原麦区单作或套作种植,在保证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