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2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4篇 |
农学 | 384篇 |
基础科学 | 19篇 |
63篇 | |
综合类 | 1071篇 |
农作物 | 481篇 |
畜牧兽医 | 25篇 |
园艺 | 109篇 |
植物保护 | 7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 相似文献
102.
2019年开展了24%己唑醇·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己唑醇·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植株生长安全,推荐使用量为商品量937.5~1249.5 g/hm^2(有效成分量225~300 g/hm^2)。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辣椒疮痂病、黑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猝倒病和白绢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4.
The dynamics of a late blight epidemic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i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were studied in an experimental field in mid‐Sweden. The field was inoculated with six isolates of P. infestans taken from another potato field where sexual reproduction of the pathogen was suspected. Three weeks after inoculation single‐lesion leaflets were sampled and the resulting isolates characterized using microsatellites (SSRs) and mating type as markers. Among the 151 isolates analysed, the inoculum genotypes constituted more than 80% of the genotypes found, with three other genotypes making up the remainder. The following year, P. infestans obtained from soil samples taken from this field were analysed, and six novel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Genotypes from the previous summer’s population were not detected. Analysis of the genotypes recovere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m being recombinants, with the previous summer’s population acting as parent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oospores produced during a summer epidemic in Sweden can overwinter and cause infection the next year. 相似文献
105.
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新致病型的发现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变异动态监测中 ,发现了在中国鉴别寄主金刚 3 0、Tetep、南粳 15、Ja va14、IR2 6上的反应为SSSSS模式的菌株。该菌株有别于SRRRR(Ⅰ型 )、SSRRR(Ⅱ型 )、SSSRR (Ⅲ型 )、SSSSR(Ⅳ型 )、SSRRS(Ⅴ型 )、SRSRR(Ⅵ型 )、SRSSR(Ⅶ型 )、RRRSR(云南菌型 ) 8个类型 ,是一个新致病型菌系。对该菌系致病性测定的结果显示 ,其致病谱广、毒性强 ,是一个高致病性菌系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植物外质体是病原入侵的结构和生理性屏障.本文研究外质体反应在镍诱导的、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中的作用,以探讨植物对病原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生理机制. [方法]以0.5、1.0和2.0mol·L~(-1)硝酸镍喷施三叶期水稻幼苗的第二叶及以下部位,3 d后在未处理的第三叶接种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接种后12d调查病情.测定了2.0 mol·L~(-1)镍处理或/和Xoo接种的幼苗第三叶外质体中愈创木酚POD(G-POD)、NADH-POD,二胺氧化酶(DAO)活性、H_2O_2和木质素含量.[结果]镍诱导了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其中2.0 mmol·L~(-1)镍的诱导效果最佳.镍处理下,第三叶外质体液(AWF)中和细胞壁结合的G-POD、NADH-POD,以及AWF中DAO的活性和H_2O_2水平快速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镍诱导且接种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未诱导但接种组.另外,产生H_2O_2的POD的抑制剂NaN_3降低了镍诱导的H_2O_2积累水平和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诱抗效应,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预处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ADH-POD和DAO活性上升是镍诱导外质体H_2O_2产生的原因;外质体H_2O_2和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可能参与了镍诱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品质性状的回交选择导入系挖掘水稻抗纹枯病QTL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优质、抗纹枯病的高秆供体Tarom Molaii和Binam导入半矮秆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品质性状回交选择构建的4个导入系群体IR64/Tarom Molaii、特青/Tarom Molaii、IR64/Binam和特青/Binam,定位了影响水稻抗纹枯病病级(disease scale, DS)、相对病斑高度(relative lesion height, RH)和株高(plant height, PH)的QTL。结果表明,4个导入系群体的DS与RH高度相关,两者与PH呈显著负相关。导入系后代各性状均呈现超亲分离,出现抗性明显优于双亲的抗病个体,其中40%左右属半矮秆抗病类型。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在这4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10、8、8和6个影响3个性状的QTL,多数基因座上降低DS和RH即增强抗病性同时增加株高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两个供体。未在同一供体两个不同背景下检测到影响3个性状的相同QTL,表明抗纹枯病QTL表达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PH与DS及PH与RH被定位在同一个显著标记位点的QTL数分别占两个性状QTL总数的38%和52%,表明水稻纹枯病抗性与株高关系密切,两者存在许多连锁位点。与以往相同群体品质性状QTL的定位结果相比,发现品质性状QTL与抗纹枯病QTL大多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彼此独立遗传。对利用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定位非目标性状QTL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育种应用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对非目标性状QTL发掘及育种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携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株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亲本材料18113携有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导入亚种间恢复系H705和优质恢复系H706。利用EST标记C189检测目的基因,在18113/H705 F3和18113/H706 F3株系中,分别获得71和52份携有Xa23纯合基因型恢复系。采用水稻白叶枯病Ⅳ型小种代表菌株浙173进行剪叶接种,分别鉴定出61和44份抗病株系,它们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准确率分别为85.92%和84.61%。研究结果表明,C189是检测Xa23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之一,不过,其假阳性的几率高于理论交换率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以病小穗率与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的精确度,利用单花滴注、孢子液喷雾分别结合土表病麦粒接种的方法,评价了2个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131个株系对赤霉病的抗侵染与抗扩展性。单花滴注接种后调查了第7、14和21天的病情性状,接种后第7天所有株系均感病,病小穗率最低的为1.59%,第21天最高病小穗率为58.91%;孢子液喷雾接种后第21天材料全部感病,其中6棱株系的感病程度高于2棱株系。以病小穗率和病穗率划分赤霉病抗性的分布情况,发现病小穗率更能有效区分株系的赤霉病抗性。相关分析显示,病小穗率、病穗率、禾谷镰刀菌烯醇含量与粒色和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抽穗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