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583篇
农学   427篇
基础科学   544篇
  576篇
综合类   2330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758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7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61.
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为苹果郁闭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成不同层次、方位的50cm×50cm×50cm的立方体,在生长期测量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的相对光照强度、不同枝(梢)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结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的相对光照强度呈伞形,并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水平方向外围中部内膛;树冠2.5m高度以下层次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小于31.48%;6月份叶幕形成阶段,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比例为47.62%,以后各生长阶段均50%;果实主要集中在1.5—2.0m部位,单位面积产量6.32×104kg·hm-2;枝(梢)主要集中在树冠2.5m高度以下,占总枝(梢)量的82.92%,树冠外围、中部和内膛枝(梢)比例分别为53.08%、36.92%、10.00%;整体长、中、短枝(梢)分别7.97%、53.63%、38.41%,每公顷枝(梢)总量为121万条。【结论】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达到47.62%、生长季枝(梢)总量达到121万条/hm2和树冠内膛枝(梢)比例小于10%是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3个判断指标,也是树体结构开始改造或间伐的时期。  相似文献   
962.
木荷树干液流的密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干液流在微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尺度扩展过程中又极易引起误差,而有些环境因子则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容易降低液流密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单位面积液流日累积量(Qa)和液流密度峰值(Jsmax)这2个参数,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不同优势度,研究木荷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液流密度研究更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木荷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液流日进程均呈现单峰格型,根据树高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中等木平均液流密度要略大于优势木,劣势木的平均液流密度远远低于优势木和中等木;而根据胸径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优势木液流大于中等木,中等木液流大于劣势木;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优势木和中等木液流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劣势木液流密度主要受气温影响;在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对优势木和中等木液流密度瞬时变化的影响比劣势木显著;总体而言,土壤湿度对液流瞬时值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大时间尺度上优势木液流累积量的变化。按树高划分的木荷等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更敏感,而按胸径划分的木荷等级显示树形因子对液流的影响不可忽略。根据研究的需求不同,按树高或胸径分级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63.
通过4 a的LIT气刺微割试验发现:产量和干胶含量下降;树围和树皮再生情况,处理略低于对照;死皮副反应较少;经济效益减少;社会效益提高。最后,对LIT气刺微割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4.
橡胶树木质部注射乙烯利增产刺激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接注射和挂瓶渗透两种方式,在海南红光农场进行了多种强度的橡胶树木质部乙烯利刺激割胶试验。结果表明: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在43龄和20龄PR107橡胶树上,要获得相同的产量,乙烯利的剂量分别是常规割线涂抹方法的1.6和0.7倍;用挂瓶渗透的方式,在20年树龄PR107橡胶树上,根据营养液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乙烯利的需要量不同;挂瓶渗透刺激割胶的重要特点是每刀的产量较均匀;两种方式都表现为随着乙烯利用量的加大,短期内胶水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65.
准噶尔盆地箭杆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科学合理地利用农田防护林资源,指导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方法]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农田防护林22 a生箭杆杨为研究对象,运用树干解析法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特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建立箭杆杨的树高、胸径的logistic模型、Richard模型、H=aAr等5种生长模型.[结论]准噶尔盆地箭杆杨农田防护林的树高、胸径的生长模型均为Richards模型拟合最优,其防护初始成熟年限为15 a,数量成熟年龄约为25 a.  相似文献   
966.
田间比较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新型覆膜方式(SL)与其他覆膜方式———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以及不覆膜(CK)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三个方面差别。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覆膜方式SL在作物苗期和成株期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地表蒸发量较小,集水效果最好;在苗期的表层地温高于其他处理,超出对照6.1℃。各处理玉米产量从高到低次序为SLQPTLTPCK。其中SL比QP增加21.9%,比TL增加64.8%,比TP增加32.1%,较CK提高了1045%。SL的经济收益是QP的1.2倍,TL的1.7倍,TP的1.3倍,CK的10.2倍。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项有效的增产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7.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限灌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5 mm与90 mm对马铃薯产量的补偿效应显著;补灌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花后干物质的分配运转,苗期补灌处理比对照移动量大,转换率高,有利于花后薯块营养物质的积累;薯块膨大期补灌45 mm和90 mm,在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干物质转化方面均低于对照,增产效果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8.
为了将有限的自然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保存于土壤之中,并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效率,连续多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集成创新研究的"旱地春玉米倒秆免耕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技术",融"冬闲期倒秆覆盖免耕"与"生育期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两项技术的优点于一体,能综合调节旱作农田的水、肥、气、热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因而旱地春玉米生长稳健茁壮,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水分利用率也达最高。同时,该技术并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潜在肥力和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沙尘飞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9.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0.
BACKGROUND: Spodoptera litura (F.) is a cosmopolitan pest that has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several insecticid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whether an emamectin‐selected (Ema‐SEL) population could render cross‐resistance to other insecticid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RESULTS: Bioassays at G1 gave resistance ratios (RRs) of 80‐, 2980‐, 3050‐ and 2800‐fold for emamectin, abamectin, indoxacarb and acetamipri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 laboratory susceptible population Lab‐PK. After three rounds of selection, resistance to emamectin in Ema‐S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RRs of 730‐fold and 13‐fold compared with the Lab‐PK and unselected (UNSEL)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ree generations were required for a tenfold increase in resistance to emamectin.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indoxacarb, acetamiprid and emamectin in UNSEL declin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field population at G1. Furthermore, selection with emamectin reduced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indoxacarb and acetamiprid on a par with UNSEL. Crosses between Ema‐SEL and Lab‐PK indicated autosomal and incomplete dominance of resistance. A direct test of a monogenic model and Land's method suggested that resistance to emamectin wa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one locus. CONCLUSION: Instability of resistance and lack of cross‐resistance to other insecticides suggest that insecticides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reduce emamectin selection pressure.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