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0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276篇
林业   2108篇
农学   1436篇
基础科学   1493篇
  3322篇
综合类   9965篇
农作物   430篇
水产渔业   747篇
畜牧兽医   1535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123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819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600篇
  2011年   1494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276篇
  2008年   1282篇
  2007年   1451篇
  2006年   1344篇
  2005年   1197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51.
浅析村“两委”换届前后的村集体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村"两委"换届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1件大事。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前后,出现了一些与农村财务管理不和谐的反常现象,既阻碍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又影响了村集体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就选举前后出现的问题及其危害进行论述,提出今后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 3℃/10年和0 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 6mm/10年和-23 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普遍比60~70年代升高了0 4℃~0 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可减少87 5mm。同时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气温升高,使牧草生长期天数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地面蒸发量增多,两个牧区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多99mm和114mm。气候变暖干旱,造成天然草地产草量下降。曲麻莱县年降水量减少1mm时,0 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 6kg;夏河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0 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22 6kg。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使草畜矛盾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3.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麦18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板茬、旋耕、耕翻等耕作方式和施氮量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稻茬小麦大面积机械化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板茬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旋耕和耕翻;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产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相比其他耕作方式,板茬方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群体茎蘖数多,但分蘖成穗率不高、源库协调水平偏低,花后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随施氮量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群体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花后光合生产能力以及源库协调性均呈提高趋势。说明,通过合理增施氮肥可以进一步改善板茬方式下小麦群体质量,协同提升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板茬方式配以施氮量270 kg/hm2或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54.
朱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2):123-129
基于长江源区1956-2012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集中期和集中度、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沱沱河站和直门达站年径流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并从相关性和径流系数变化方面探讨了径流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源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呈弱增加趋势,集中期均呈弱延后趋势。沱沱河站、直门达站1956~2012年年径流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沱沱河站年径流在1997年发生突变,直门达站在1961和1967年发生突变。沱沱河站年径流存在20-28年、12年的显著周期。直门达站年径流存在8年、24-28年的显著周期。长江源径流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面蒸发呈显著负相关。降水是三江源径流的主要来源,沱沱河径流组成中冰川消融量占比站较直门达站大。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更好地剖析青海湖南部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笔者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县气象局1961—2017 年的大风日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61 年以来该地大风日数随年份的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2.0 天;(2)共和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大风日数的减少幅度大小依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显著;(3)突变分析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未发生突变,年大风日数在1975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5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耦合发展为视角,建立了宁夏清水河产业带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耦合发展度模型,对该区10个县(区)单元的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整体协调度处于磨合阶段,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力显著,但并没有达到协调水平,协调度最高的是同心县,最低的是红寺堡区;② 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整体发展度处于中等水平,且空间格局差异较大,耦合发展度最高的是沙坡头区,最低的是红寺堡区;③ 依据耦合协调度与发展度的组合可将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耦合关系分为4大类型:高发展协调区、高发展磨合区、中发展拮抗区、低发展拮抗区。建议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因城因地的采取差别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57.
为明确山东地区泡桐种子耐盐性和最佳采种期,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的泡桐种子在不同NaCl盐胁迫(0、1‰、3‰和5‰)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采种期的推迟,种子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9月30日时最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采种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均逐渐降低,而平均发芽时间增加。采种期和盐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泡桐幼苗的胚根生长量,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山东地区泡桐种子在9月到10月采种期内盐胁迫下发芽能力先增后降,9月底泡桐蒴果颜色变深绿至深棕并逐渐开裂且泡桐种子含水量为40%左右时,泡桐种子在盐胁迫环境下的发芽能力最强。此类特征及时间范围可作为山东地区泡桐种子最佳采种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58.
为探究不同氮处理对番茄植株叶片养分的影响及增施CO2的效果。以番茄"鸿途"为试验材料,在2个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内,采用苗钵基质栽培,设置5个氮素处理的营养液(50、150、250、350、450 mg·L^-1,分别设为N1~N5)、2个CO2浓度(300、600μL·L^-1,分别设为C1、C2),分别测定植株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生物量及叶片硝态氮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中氮处理(N 250~3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增施CO2处理后,番茄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10.2%,叶片N、K、Mg含量都增加了20%左右,P含量没有变化,Ca含量降低了25.67%;低氮处理(N 50 mg·L^-1)下,番茄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Mg、Ca含量均较对照N3处理低。增施CO2处理后,植株的总干质量没有显著增加,其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N、P、K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而Ca含量在开花期和坐果期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37.72%、15.45%,Mg含量在开花期较C1处理增加了43.86%;高氮处理(N 4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较N3处理降低了18.03%,叶片硝态氮含量较N3处理增加了111.44%,叶片N、Ca、Mg含量与N3处理接近均较高,P、K含量较N3处理均降低了10%。增施CO2处理后,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35.92%,叶片硝态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片N、K、Mg含量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19.06%、27.82%、24.87%,而叶片P含量变化不显著,叶片钙含量在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都较低,较C1处理分别降低了21.37%、17.16%、7.75%。综合番茄生长各项指标及经济效益,在营养液N浓度为250~350 mg·L^-1时,增施CO2浓度到600μL·L^-1(C2)最能促进开花期番茄植株叶片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59.
以‘凤丹白’胚根大于3cm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全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GA3、NAA和6-BA 3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胚根种子的萌芽率、发芽指数和初萌期的影响,以期为苗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A3500mg·L-1处理16h,其萌芽率、发芽指数和初萌期分别为98.89%、0.28和77.00d,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初萌期显著比对照提早了13.33d;NAA 100mg·L-1和6-BA 100mg·L-1对‘凤丹白’上胚轴萌发均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300mg·L-1 NAA和6-BA、500mg·L-1 NAA和6-BA不论浸种时间长短均明显地抑制了‘凤丹白’种子的萌芽率和发芽指数;同时,500mg·L-1NAA显著地延长了‘凤丹白’种子的初萌期,说明500mg·L-1 NAA严重抑制了‘凤丹白’种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60.
以豆瓣菜和小麦秸秆为试材,低温季节按500 kg·(667m^2)^-1将小麦秸秆截成10 cm后覆盖并浅水种植豆瓣菜,高温季节按1 000 kg·(667m^2)^-1覆盖并浅水种植水蕹菜,研究了不同季节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规律以及对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改良和小麦秸秆利用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低温季节140 d和高温季节163 d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66.67%和85.00%;土表水层电导率前期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达最大值1 180μS·cm^-1,高温季节第12天达最大值1 806μS·cm^-1;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前期迅速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降至-80 mV,高温季节第5天降至-180 mV,后期处理与对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秸秆还田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可有效增加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