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342篇
农学   574篇
基础科学   292篇
  868篇
综合类   1635篇
农作物   284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综述溶剂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仪器辅助提取法等国内常用的原花青素提取方法,分析 pH、温度、光、金属离子、添加剂等因素对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今后原花青素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以期为原花青素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不同城市规模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情况,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务工经历与职业流动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平均1 a换一次工作;小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男性、年龄较大、已婚、进城务工年限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3.
覆膜滴灌条件下棉花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膜下滴灌棉田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时间变异特性,基于2013—2014年田间实测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平均相对偏差和标准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反映各土层土壤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性测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时间序列的变异性只有少数几个测点属于强变异,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棉花主根层(40 cm)内,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强后略微减弱趋势,在30 cm土层深度稳定性最强,平均相对偏差浮动范围最小、且其平均标准差最小;反映各土层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测点分布较为集中,可选取代表地块对区域土壤含盐量进行估算(决定系数R2为0.791 2~0.917 1)。棉田主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有利于指导田间灌溉;选取少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可为区域合理布设土壤盐分监测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在简述生态护坡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护坡对自然及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稳定性、生态性、技术性和护坡栽种植物选择等方面,探讨设计生态护坡的原则和要点,展望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5.
车外综合温度条件下典型冷藏车厢内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太阳直射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室外空气温度及车辆运行速度多个因素,采用2阶谐波傅氏级数表达的车外壁面温度函数作为车厢外侧的边界条件,利用热工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4种典型冷藏车隔热车厢对温度的衰减与延迟作用,以及厢内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厢的隔热材料不同,对车外综合温度的延迟时间与衰减倍数不同,厢体热惰性指标、热阻越大,延迟时间与衰减倍数相应越大;车辆行驶方向、隔热材料不同,车厢体内壁面温度也不同,但都按照正弦规律波动变化,且厢体内壁面温度逐时变化值接近厢内设定空气温度。车厢内的热稳定性主要由厢体隔热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指标决定,由好到差依次为真空绝热材料厢体、挤塑聚苯乙烯厢体、聚氨酯隔热厢体、聚苯乙烯隔热厢体。  相似文献   
126.
耕播机三点悬挂连接机构有效间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置式一机三用型耕播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三点悬挂连接机构.从分置式耕播机连接机构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单机连接机构的有效间距.从机组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系数和爬坡稳定性系数分析了耕整联合作业机组的抗倾翻能力,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大值为41 cm;通过分析旋耕刀的运动状态、土块的被抛位置和初速度,并对其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小值为19 cm.  相似文献   
127.
鸡粪对芸豆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及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M_(10)N_(90)、M30N70和M50N50处理的T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提高5.21%、12.74%和19.87%;M_(30)N_(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较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4.03%、16.50%和10.43%,CPMI分别提高75.10、30.75和27.94;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并较N100处理下降35.95%。此外,该处理能显著提高芸豆产量,明显改善品质,且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芸豆产量、维生素C含量与MBC、ROC、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和CPMI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认为,在芸豆/玉米轮作种植中配施鸡粪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供肥性能,并促进芸豆的高产优质生长,其中鸡粪氮与尿素氮以3∶7比例搭配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后轮主动脉冲转向控制策略,并对此做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试验Lexus车辆分析脉冲转向系统对车辆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主动转向脉冲参数。设计了控制策略结构与算法,基于Car 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试验Lexus车辆,安装液压脉冲转向系统并进行整车试验研究,验证后轮脉冲转向的实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质心侧偏角和侧向加速度在峰值处分别减小了46.8%、23.5%,提高了汽车的横向稳定性;侧倾因子能控制在设定的阈值范围[-0.8,0.8],车辆侧倾角减小了25.4%,能有效改善车辆防侧翻能力,且展现出比后轮主动转向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9.
在气动伺服系统中实现高精度控制,通常需要采用要求全状态信息的基于模型的非线性控制算法。鉴于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或者出于成本的考虑,构建压力观测器来代替压力传感器。首先,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来论证所设计的压力观测器的全局稳定性。其次,通过试验研究,选取满足试验要求的多变指数值。然后,任意设定偏离实际值的压力观测器初值,以证实该压力观测器收敛迅速且不断逼近真实值。另外,通过作用一个变刚度的载荷于系统,以证明该压力观测器是负载独立的。最后,试验表明采用所设计的压力观测器来实现气动系统的伺服控制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Application of urban refuse compost to agricultural soil could help to solve municipalitie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waste only if soil property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an be demonstrated. The use of low-pressure tractor tyres is another proposal in modern agriculture for reducing soil compaction. This study thus aim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both compost and low-pressure tractor tyres on soil loss, runoff, aggregate stability, bulk density, penetrometer resistance and maize (Zea mays L.) yield. A 3-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hilly (15% slope) clay loam soil in central Italy. Twelve plots (200 m2 each) were monitored with tipping-pot devices for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measurement. Treatments were: compost addition (64 Mg ha−1), mineral fertilisation, use of low-pressure tyres, use of traditional tyres, with three replicates, in a fully randomised block design. Compost was applied o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Runoff reduction due to compost ranged between 7 and 399 m3 ha−1 during seasons, while soil erosion was reduced between 0.2 and 2.4 Mg ha−1.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of stable aggregates, measured on wheel tracks, increased by 2.19 mm, then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Compos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lk density by 0.08 Mg m−3 due to its inert fraction content. This effect was less eviden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 probably due to harrowing. Maize yields were slightly,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mposted plots by 1.72 Mg ha−1 in the third year. Low-pressure tyr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loss in the third year by 1 Mg ha−1. Furthermore, they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runoff volumes and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 Low-pressure tyres or compost addition were singly able to prevent an increase in penetrometer resistance due t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raffic. Low-pressure tyres increased the maize yield during the 3 years and the difference (0.4 Mg ha−1) became significant in the third year. In conclusion, results show the positive lasting effect of compost in ameliorating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ducing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Low-pressure tyres appear justifiable both for the observed increas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reduction of soil compaction. This latter effect is, nevertheless, masked by compost addition which is also able to reduce penetrometer resistance.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e slight inhibition of grain yield observed when compost was compared with mineral fertili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