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44篇 |
免费 | 448篇 |
国内免费 | 7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4篇 |
农学 | 335篇 |
基础科学 | 353篇 |
1997篇 | |
综合类 | 2368篇 |
农作物 | 82篇 |
水产渔业 | 352篇 |
畜牧兽医 | 204篇 |
园艺 | 109篇 |
植物保护 | 7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334篇 |
2021年 | 313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344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359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433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360篇 |
2009年 | 295篇 |
2008年 | 261篇 |
2007年 | 298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82.
江西近55年秋季降水时空分布及异常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江西近55年秋季(9—11月)降水的时间空分布及其异常环流形势特征,利用1961—2015年共55年8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江西近55年秋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江西秋季降水呈弱增长趋势,在1981年、1984年和1987年发生突变,存在12~14年和2~4年的周期。空间场可分为全省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南北—中部相反型,其中全省一致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形式。江西秋季降水可分为5个区域:一区(赣北中西部)、三区(赣中西部)和五区(赣中中东部)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二区(赣南)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四区(赣东北)秋季降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5个区域秋季降水都存在2~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还有多个区域都存在4~6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最长周期为14年左右。此外,江西秋季旱年,欧洲东部500 h Pa的大槽加强,江西850 h Pa处东北风距平中,降水偏少;反之,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3.
为了提高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利用气候资料、历史灾情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的空间评价,实现了对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总体表现为空间化强,没有规则的分布规律,综合风险性总体水平较高。文昌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双泉乡的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最高,属于低温冷冻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域;轻、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万德镇、马山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辖区。该评估结果将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规划及灾害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从而更精确把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动态过程。将GIS技术与CLUE-S模型结合研究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永川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均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各期占总面积90%以上。从2000—2010年城镇面积显著增加,增加了16.11%,且2005—2010年城镇面积变化程度比2000—2005年变化更为剧烈。森林面积在10年间少量增加。10年间农田面积减少了1660 hm2。对永川区土地利用变化设定3种情景进行模拟,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得出:在快速城市化的驱动下,永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城镇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也呈现增加趋势。相应地农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模式下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85.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及其F1代Bt蛋白的时空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抗虫水稻恢复系9311(Bt)及其杂交种F1(Bt)为研究材料,以非转基因的9311为阴性对照,利用ELISA方法研究9311(Bt)及F1(Bt)各生育时期可溶性总蛋白和Bt蛋白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引起水稻组织中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明显变化;9311(Bt)的Bt蛋白表达量在整个生长周期的各个部位均高于相应的F1(Bt)植株;同一植株不同组织器官中Bt蛋白表达量为:叶片跃胚乳跃颖壳及茎秆跃根;同一植株不同发育期叶片Bt蛋白的测定结果整体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跃生殖生长阶段跃成熟衰老阶段。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抗虫水稻适宜检测时期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分析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入手,提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的项目区遴选方法,并在吉林省舒兰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较大,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合占耕地总面积的74.91%,主要分布在北部乡镇;空间稳定性与建设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整体呈现“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高标准农田建设呈现明显的“北部易于南部”特征,其中优良协调类占耕地总面积的52.92%,主要分布在平安镇、金马镇、七里乡、开原镇、水曲柳镇和天德乡等,该类耕地自然禀赋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并且与城镇、交通干线有一定距离,建设占用的可能性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法特镇、莲花乡、天德乡、平安镇、七里乡等北部乡镇,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优先选择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舒兰市“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总面积10828.89 hm 2。 相似文献
87.
土壤入渗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其变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参数是地面灌溉中灌溉制度制定、灌水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此文总结了目前地面灌溉中常用的土壤入渗模型,并对入渗参数的各种估算方法做了详述,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土壤入渗参数的变异性及其对灌水质量的影响,指出了土壤入渗参数估算及其变异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揭示土壤入渗参数的反演及其变异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为了从土壤化学性状角度对黑龙江典型县域黑土质量现状及演变进程进行评估,笔者对黑龙江典型县域农田黑土区636个耕层(0~20 cm)土样进行了采集,应用地统计学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土壤全量碳、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全钾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碳、全氮、全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全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各占1/2。土壤全碳与全氮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45,P<0.01),全碳和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有效最小相关距离分别为635、601.4、1104.4、116.1 km。 相似文献
89.
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 cells/L之间,平均为6.01×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 μg/L之间,平均为32.46 μg/L;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0.
基于回归分析的苏州古典园林庭园空间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集中国园林之精髓。以苏州宅园最具代表性,保存完整的13个古典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提出庭园空间是构成园林的基本空间单元,深入剖析庭园空间的构成规律,提取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借助SPSS 18.0分析软件,利用有序回归分析方法对量化后的庭园空间水平、垂直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总结出:苏州古典园林的庭园数量规律;庭园水平、垂直构成要素及相互间的配置关系;庭园的开敞与封闭特点。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园林今后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