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2篇 |
免费 | 1165篇 |
国内免费 | 68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69篇 |
农学 | 452篇 |
基础科学 | 544篇 |
2383篇 | |
综合类 | 3326篇 |
农作物 | 228篇 |
水产渔业 | 455篇 |
畜牧兽医 | 416篇 |
园艺 | 152篇 |
植物保护 | 8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74篇 |
2023年 | 391篇 |
2022年 | 431篇 |
2021年 | 409篇 |
2020年 | 415篇 |
2019年 | 436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456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430篇 |
2014年 | 499篇 |
2013年 | 566篇 |
2012年 | 668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475篇 |
2009年 | 410篇 |
2008年 | 353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大流量电液控制阀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大流量电液控制阀,采用压差反馈取代常用的位移反馈,为二级阀闭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降低了成本;采用椭圆油口降低了阀芯长度与质量,有利于提高系统频响。建立了电液控制阀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矩形窗口与三角形窗口组合的复合节流窗口的设计可同时满足大流量时的快速性与小流量时的稳定性要求,电液控制阀最大流量为417 L/min,在±50%输入信号下频响为73 Hz。研制了试验样机并成功应用于液压软管脉冲试验系统,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水锤波响应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大流量电液控制阀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2.
133.
利用云南水稻多年平均水分敏感指标数据,以地统计学作为理论工具,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对云南水稻水分敏感指标进行了空间变异规律分析,并优选出插值模型。研究表明:云南水稻多年平均水分敏感指标变异函数以普通克里金球状模型拟合最优、80.5度方向变程最大、插值模型以普通克里金球状模型插值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4.
基于空间采样的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网格采样的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定量并图示化分析了成都市绕城高速以内区域的城市景观格局特征和城乡景观格局差异。结果表明,成都市的圈层式发展特点能够通过空间采样的格局指数进行量化,并且不同的指数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成都市景观格局在城乡梯度上的差异。除表现景观形状特征的指数不太规则外,在城乡梯度上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以及聚集度均表现出逐渐上升或下降的单调变化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分割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由于城乡交错带的影响表现出非单调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5.
双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玉米分区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黑龙江省双城市粮田耕层土壤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区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南部玉米主产区黑钙土养分含量比较丰富,硼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土壤中B、N、S、P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土壤中B元素空间分布的偏斜程度较大.土壤养分偏斜程度与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74.玉米分区平衡施肥取得了显著效果,较习惯施肥平均增产851 kg/hm2,平均增产率10.9%,平均增收610元/hm2.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研究坡面产流量与各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分析野外多尺度人工径流小区实测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算法,建立了坡面产流量预测模型,产流量与坡长、坡宽、坡度、前期土壤含水量间可采用二次抛物线关系进行描述,与植被覆盖度、降雨量间分别采用幂函数和线性函数进行描述.另外采用加权相对差距和法确定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拓扑结构及网络参数,建立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模拟值与实测相对误差在±20%以内,预测精度较高.同时基于产流量与各单因子定量关系,建立了产流量经验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推求了模型未知参数,该经验模型相对误差主要在±30%以内,其精度略逊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7.
黄曲条跳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成虫在菜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 (食料等 )造成 ,也与自身特性有关 .文中还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组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138.
Anthriscus sylvestris, a weed found both in Europe and China, is a kind of representative clustered clonal plant and is a foe on dams and banks. It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 Europe for its powerful progenitive ability and tolerance to severely adverse environments. Our aims were to investigate and quantify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four types of community habitats, using a clustering method and adjacency lattice established by Greig-Smith. We concluded ou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appended to a Monte Carlo test with randomized see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uds around the parent roots are in an aggreg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all scales (0.002–5.12 m2), but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fitting, like negative binomial and Poisson distribution, show that some sizes of several sampling locations are out of place. For this, spatial ordination gives a satisfactory answer imply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depth of humus layer, soil moisture, light condition, disturbance intensity and herb abundance. CCA accounts for 64.7%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the remaining variation may be counteracted in those five variances or can be interpreted by other factors like accumulating temperature, annual rainfall and altitude in landscape scale. With the aid of temporal sequencing, the suppressed type II (monodominant) may be the former mode of suppressed type I (stable type), where invasion is done with the help of disturbance from both humans and nature. The abundance of A. sylvestris can add to our cognition in diversity resistance hypothesis and our hypothesis on disturbance before or upon immigra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7(3): 1–7, 11 [译自: 浙江林业科技] 相似文献
139.
伴随奶业产业化和生产要素流动,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正在从资源富集区域向资本富集区域演化。纵观中国奶业过去20 a发展历史进程,总结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学结合的视角,构建\"资源—资本—市场—政策\"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呈东北、西北、大城市以及南方奶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华北奶业大幅递增的时空特征;2)资源因素中的大豆产量以及资本因素中的乳品企业年产值促进区域奶牛存栏增长;3)奶业优势区域政策推动区域奶牛存栏递增;4)资本因素中的奶牛单产水平的提升,减少区域奶牛存栏量;5)区域乳制品消费和奶牛存栏滞后变量对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0.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