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206篇
  420篇
综合类   714篇
农作物   148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合格的良种壮苗,连续4年在宁夏引黄灌区育苗基础最雄厚的平罗县对几个造林主栽树种臭椿、白腊、国槐和新疆杨进行覆膜育苗试验,取得明显成效。试验结果证明,覆膜育苗与露地育苗相比,具有成苗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整齐、抽干程度轻、周期可缩短一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探索两种覆盖体系的适宜推广区域.[方法]在近40年的时间跨度中检索并筛选出165篇相关文献,将其置于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框架下,通过效应分析的不同展现形式(如变化率及反应比)开展理论研究.整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对比不同覆盖模式下小麦...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种植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景德镇市与广西玉林市的气候条件比较,发现在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景德镇市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但日照和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根据马铃薯种植的气象条件要求和景德镇市气候条件,确定景德镇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宜在9月上旬至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旱地小麦套种花生粮油双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表明,旱地麦田增施有机肥料,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贮水能力;在花生套种垄上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水、集雨、提温的效果,进而提高小麦和花生产量,覆膜越早效果越明显。因此,增施有机肥和进行秋季覆膜是旱地麦套花生取得粮油双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墒情不够、肥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深开沟、沟内铺放秸秆、覆土起垄整垄、垄上覆膜的秸秆深埋,蓄积秋冬降水的土肥水跨季节联合调控技术。研制了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采用对称式可翻转犁架,实现开沟、覆土、起垄、整垄联合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深度可以达到40cm,沟形规整,覆土效果较好,整垄效率高,垄形符合农艺要求。采用该机进行秋季秸秆深埋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毛玉林 《草业学报》1999,8(2):76-80
紧实土壤降雨后常由于板结而严重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建植不良乃至失败本实验采用遮阳膜覆盖、麦秸覆盖、不覆盖、土壤稳定剂4个表面处理和快速干燥、缓慢干燥2个干燥速度处理,研究芷蓉播后模拟降水条件一出苗情况,不同的覆盖及土壤处理条件下芷蓿出苗具有显著的处理效应,处理效应主要在出苗早期形成,遮阳膜覆盖比其他出苗显著要高;干燥速度地芷蓿出苗无影响。土壤剂和麦秸对苜蓿出苗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农田和日光温室2个生态系统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含量及施肥和栽培模式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和日光温室土壤中SON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9.19 mg kg-1和320.16 mg kg-1,分别占可溶性总氮(TSN)的80%和73%,说明SON是土壤氮素中不可忽视的氮素组分。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SON的含量及其占TSN的比例的影响因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覆草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0~5 cm土层土壤中SON的含量,覆膜各土层SON含量均较常规模式有所提高;开花期覆草和覆膜模式土壤中TSN和SON含量较拔节期的显著下降。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中SO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选择不同的施肥(无机+有机)和覆盖模式,2012-2015年在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糖含量与产量、物质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比较对照T1(不施任何肥料),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籽粒产量,依次为高量化肥+有机肥(T6)>等量化肥+有机肥(T4)>高量化肥+地膜覆盖(T5)>等量化肥+地膜覆盖(T3)>常规化肥(T2)>不施肥(T1)。增施有机肥(T4、T6)提高后期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比率、贡献率,增加粒重,并保证较高的有效成穗,从而增加籽粒产量,处理T6、T4分别比对照T1增产119.22%和118.24%。地膜覆盖(T3、T5)增加了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干物质累积量和单穗粒数,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相反,地膜覆盖(T3、T5)降低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增施氮肥(T3~T6)提高了叶片干物质累积量,但过多的氮肥不利于籽粒增重,并降低了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T2~T6)降低了灌浆中前期(10、20 d )各个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延缓了前期叶片和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下降的速度,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快的时期均在花后30~40 d,籽粒在花后10~20 d。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穗长、旗叶面积均与中前期(花后10、20 d)叶片、茎秆、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证实,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结合有机肥施用(T4、T6),适当增加氮、磷用量完全能达到地膜覆盖对籽粒产量的增加,是更为持续、稳产的旱地小麦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和氮肥的投入,实现该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甘肃武威试验站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和覆盖方式(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和绿肥作物氮素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对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收获期,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玉米植株吸氮量分别增加21.46%,11.22%和34.6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的玉米吸氮量分别增加6.94%和6.26%。玉米收获期,秸秆覆盖的牧草植株吸氮量较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46.75%,72.31%和21.76%,间作毛苕子的吸氮量较间作箭筈豌豆增加25.26%。玉米收获期,各处理玉米带、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牧草收获期,无论牧草收获期还是玉米收获期,单作玉米的玉米带、裸露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间作玉米。玉米收获期,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玉米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无覆盖分别显著增加32.87%和27.82%,普通地膜覆盖的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9.17%、6.07%和35.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