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28篇
  免费   2834篇
  国内免费   3646篇
林业   3050篇
农学   2328篇
基础科学   2325篇
  22519篇
综合类   15870篇
农作物   1173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1803篇
园艺   599篇
植物保护   3142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259篇
  2022年   1651篇
  2021年   1696篇
  2020年   1748篇
  2019年   1968篇
  2018年   1624篇
  2017年   2456篇
  2016年   2890篇
  2015年   1969篇
  2014年   2248篇
  2013年   3241篇
  2012年   4089篇
  2011年   3033篇
  2010年   2376篇
  2009年   2502篇
  2008年   2207篇
  2007年   2403篇
  2006年   2101篇
  2005年   1755篇
  2004年   1359篇
  2003年   1166篇
  2002年   931篇
  2001年   891篇
  2000年   759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Root rot of American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um) caused by 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 novel disease found recently in Beijing area. The effects of three soil treatments (fumigating with chloropicrin, chloropicrin + lvfeng organic manure and nematicide fosthiazate) on the number of rhizospheric nematodes, survived plants, root yield and root rot of 3-year ginseng plant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t the second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parasitic nematodes in rhizosphere of treated soil reached the peak value in late June to early July as the soil temperature raised in the growing season.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r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was reduced while non-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on-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chloropicrin + lvfeng organic manure was 2 times than that treated with chloropicrin only. The ratio of non-parasitic to parasitic nematodes of three treatm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Percent of survived plants was 94.8%-96.4% and diseased root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more than 89% at the first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survived plants and plot yield of ginse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around 40% at the second year. The best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by chloropicrin + organic manure.  相似文献   
72.
用电超滤(EUF)法研究了浙江省12个由不同粘粒矿物组成的代表性土样的供钾状况,结果表明:土壤的供钾强度(EUF—K_10)受粘粒矿物组成的影响甚小。土壤中高岭石的含量与其供钾数量(EUF—K10-30)和钾缓冲容量(EUF—K_(30-3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1~*和-0.760~(**)。土壤中伊利石的含量与其供钾数量和缓冲容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1~(**)和0.863~(**)。高岭石含量高的土壤,钾的解吸率随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伊利石含量高的土壤,则钾的解吸率下降慢,并且固钾能力强。EUF—K与NH_4OAc法提取的钾和牧草吸收的钾之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2~(***)和0.884~(**)。EUF法经一轮提取又能同时提供土壤的供钾强度及数量、钾缓冲容量和固钾能力以及钾解吸率等信息,说明EUF法是研究和评价不同粘粒矿物组成的土壤之供钾状况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3.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4.
非饱和土壤优先流运动特性的染色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作为节水灌溉的基础——土壤中优先流的运动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亮蓝对初始含水量不同的2组土壤中的非均匀流动进行了示踪研究。通过染色示踪试验采集土壤表平面的溶质迁移动态图像,结合图像分析讨论2种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表平面溶质运移的变异过程。结果表明: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溶质运移分布都不均匀;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溶质运移的动态过程不同;随着入渗时间与入渗水量的增大,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分维数呈现非线性增长,染色剂的分布面积非线性扩大,但扩大程度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75.
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氮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营养元素之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作物-土壤氮循环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生产。因此,研究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为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氮素需求,以及保障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与氮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二者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增强,生物量加大,根系分支和根表面积增加,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能力提高,因此整体上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并且增加作物向籽粒中分配氮的比例,但作物的平均氮浓度降低。此外,高CO2浓度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土壤氮转化。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土壤氮循环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温和高CO2浓度对作物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地下部氮分配、根系分支以及根表面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升高温度减轻了高CO2浓度对作物蒸腾作用和作物氮浓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升温抑制了高CO2浓度对作物向籽粒中氮分配、氮吸收以及产量的促进作用;升温虽然能进一步增强高CO2浓度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氮矿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大气CO2升高和温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微生物主导的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利用16S rRNA、DGGE、T-RFLP、qPCR、RT-PCR技术、蛋白组学以及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原位研究技术,可以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增强对气候变化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响应的预测能力,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以新疆南疆地区50团棉花连作5年、10年、15年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结构和机械组成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对其土壤各种物理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重、容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孔隙度则反之;土壤团聚体中粒径小于0.25mm的微团聚体占了较大比重,良好团聚体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微团聚体则相反;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的含量占了较大比重,而砾石没有,砂粒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粉粒呈下降趋势,而粘粒呈无规律的波动状。  相似文献   
77.
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踪技术在研究土地退化状况、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示踪、稀土元素示踪、磁性示踪等3种主要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重点综述放射性单核素(^187Cs、^7Be)示踪技术、放射性离子示踪技术和复合核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结合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特点,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即多核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一大重点;3S技术与示踪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价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8.
硅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盆栽试验,以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完全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硅对土壤中外源镉的活性及其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镉的添加量越大,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镉含量越大;在外源镉的添加量为2和5 mg.kg-1时,施硅可降低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的镉含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的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水稻根部和茎叶的镉含量比例上升,糙米的镉含量比例减少;土壤中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呈降低趋势,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镉含量呈增加趋势。硅降低土壤中镉对水稻毒害的机制之一是硅改变了土壤中镉的形态,降低了镉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
以1年生的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幼苗为试材,通过其移栽过程中在根系附近添加50、100、150 mL等不同剂量的菌根真菌,研究菌根真菌对樱桃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真菌在樱桃幼苗根系中的定植率,最高值出现在菌根真菌处理后的120 d,菌根真菌处理的定植率分别是对照的17、18、23倍.菌根真菌的添加提高了根际土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以及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其作用效果与菌根真菌的添加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菌根真菌处理叶片的CAT 、SOD活性高于对照,MDA含量低于对照.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樱桃幼苗的成活率,100、150 mL处理的成活率均为100%.综合分析认为,每棵添加150 mL菌根真菌能较大程度地改善樱桃幼苗根际土及树体的养分状况,增强其抗病性,较好地促进樱桃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0.
施肥对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封顶埋管法(Close-TopIncubation)研究了施肥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土壤的氮素净氨化、净硝化和净矿化速率。结果表明,种植砂仁的热带雨林土壤有机氮的净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明显受外来无机氮的影响,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中的氨化速率明显提高(P<0.01),由对照土壤的-0.66(mg·kg-1·30d-1)增加至施肥处理土壤的1.65(mg·kg-1·30d-1),但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分别由对照土壤的6.79(mg·kg-1·30d-1)和6.13(mg·kg-1·30d-1)减少至施肥处理土壤的2.60(mg·kg-1·30d-1)和4.25(mg·kg-1·30d-1),导致了土壤中NH4+-N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