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97篇
  免费   3068篇
  国内免费   3517篇
林业   2984篇
农学   2246篇
基础科学   2369篇
  22119篇
综合类   15286篇
农作物   1091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1519篇
园艺   534篇
植物保护   3165篇
  2024年   427篇
  2023年   1239篇
  2022年   1634篇
  2021年   1672篇
  2020年   1736篇
  2019年   1937篇
  2018年   1605篇
  2017年   2400篇
  2016年   2839篇
  2015年   1920篇
  2014年   2176篇
  2013年   3105篇
  2012年   3946篇
  2011年   2926篇
  2010年   2271篇
  2009年   2364篇
  2008年   2123篇
  2007年   2308篇
  2006年   2002篇
  2005年   1692篇
  2004年   1315篇
  2003年   1136篇
  2002年   900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739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413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Ca、Mg、S、B、Cu、Fe、Mn、Zn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取出了各自的最优插值方法,生成了空间变异分布图。  相似文献   
92.
为了揭示田块尺度上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以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某冬小麦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2个农田表层0~20 cm土壤和40个0~100 cm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样品中Cd、Pb、Cu、Zn、Cr、Ni和Mn的含量特征,运用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Cd、Pb、Cu、Zn、Cr、Ni和Mn均值为0.95、24.35、6.40、35.52、319.60、21.76mg·kg-1和157.32 mg·kg-1。Cr、Cd、Pb含量均超过河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其中Cr、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筛选值,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8%和100%。总体来看,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调查区南部的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偏高。从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两种方法来看,Cd污染最为严重,生态风险较高,应当对该区域土壤Cd污染采取一定...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植烟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对生物炭的响应,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分别设置CK(常规施肥)和T(常规施肥+750 kg·hm-2生物炭)两组试验,研究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并用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在移栽后105 d,添加生物炭处理的烟株株高和中部叶叶长、叶宽较CK分别提高了2.34%、1.71%和5.48%。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的pH、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52个单位、11.14%、7.90%和11.76%(P<0.05)。测序结果表明,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一种SAR超类群(SAR-k-NORANK)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4.78%、5.96%、2.66%和2.29%,施加生物炭提高了毛霉菌门和担子菌门的丰度,升幅分别达到了54.02%和31.49%,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CK处理降低了1.20%。FUNGuid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后,土壤中病理营养型真菌丰度降低了62.07%,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升高了69...  相似文献   
94.
稻田入土生物质炭自然陈化过程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生物质炭入土后其长期理化特性变化,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长期定位试验田中的入土生物质炭样品,探究了稻田土壤中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土生物质炭颗粒随时间推移经历持续性物理破碎,平均孔径显著降低,入土 11 年后,生物质炭比表面积从初始的 55.0 m2·g-1增大到 259.0 m2·g-1,氢与碳的摩尔比从最初的 0.423 提升至 0.568,不饱和度显著提升。入土生物质炭 C=O(1 600~1 630 cm-1)和 C—O—C(1 080 cm-1)的骨架振动强度和芳香族 C—H(790 cm-1)的平面振动均增强,其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入土生物质炭的可热降解组分占比不断提高,热稳定性逐渐降低。研究表明,与实验室老化模拟试验结果明显不同,受诸多外力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稻田中入土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发生了更显著的变化,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因此,为精准...  相似文献   
95.
长期磷肥投入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磷素累积,而作为评判磷素是否向地下水迁移的重要指标,深层土壤团聚体磷素分配对长期磷肥投入的响应仍缺乏系统评估。本研究依托始于1981年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磷肥(NK)、氮磷钾化肥(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在长期试验40年后(2020年),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全土和各团聚体组分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并探讨了施肥-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团聚体磷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表现为>2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NK处理相比,磷肥施用显著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全土和团聚体组分中有效磷含量,且NPKM处理的增幅最大。与NK处理相比,NPKM处理下0~20、20~40cm和40~60 cm各团聚体总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14~2.60、1.39~2.80倍和27.03%~180%,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2.95~18.29、7.57~12.31倍和70.67%~709%。同时,NPKM处理总磷和有效磷的增幅呈现出...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土壤肥力含量的影响,以鸿雁12号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了不施用氨基酸菌肥作对照组(CK)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T1)、150 kg·hm-2(T2)、225 kg·hm-2(T3)和300 kg·hm-2(T4)的处理,研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菌肥施用后能显著增加茶叶芽头密度及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和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试验6个月后与CK相比,T4组的芽头密度显著增加了63.4%,茶叶产量显著增加了71.5%;T1~T4处理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9.73%、6.41%、7.57%和13.2%,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5.0%、36.0%、46.0%和37.6%。综上,氨基酸菌肥的施用能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改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为茶园生产的合理施肥及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7.
Both climate and land-use changes,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allochthonous species, are forecast to affect forest ecosystems. Accordingly, forests will be affected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ir soi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ossible changes in both tree cover and soil system might impact the amount of carbon that is stored in living plants and dead biomass and within the soil itself. Additionally, such alterations can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  相似文献   
98.
为了提高辽北地区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对照(T1)、牛粪+不施氮肥(T2)、秸秆还田+不施氮肥(T3)、常规氮肥(T4)、牛粪+常规氮肥(T5)、牛粪+减氮15%(T6)、秸秆还田+常规氮肥(T7)、秸秆还田+减氮15%(T8)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氮肥利用...  相似文献   
99.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林业科学》2007,43(6):7-12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 cm次之,40~60 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 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相似文献   
100.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