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45篇
  73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中随机选取6条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其中有1条片段长为556bp,暂命名为DF9,该片段与水稻第一染色体上一段c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其他5条片段与水稻的EST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DF9可能编码的产物与一些参与信号传导或能量代谢过程的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推测其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不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52.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了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品种培矮64S、粳稻品种农垦58S和7001S作为材料,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籼稻品种而言,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成熟胚;而对粳稻品种而言,幼胚与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但对愈伤组织状态有显著影响.培矮7001S使用MB培养基较好;农垦58S和7001S使用NB培养基较佳.籼稻品种植株再生率明显低于粳稻品种.愈伤组织断代超过3个月,再生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53.
以农垦58S为基因供体转育的W6154S,Ks-9,N12S,N15S,N18S5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991~1993年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它们的育性变化,对温度诱导其有性转换规律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不育系,其温敏性越强不育系温敏期越长,同一不育系,日最低温温敏期最长,日均温其次,日最高温最短,2.不同不育系各温度因素对花粉育性的影响不同,有的以日最低温影响最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 ̄10d和20 ̄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 ̄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55.
 选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有代表性农药,对长期室内饲养的家蝇、果蝇、马铃薯块茎蛾、米象及黄粉虫等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相对敏感昆虫用于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并通过色谱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最敏感(溴氰菊酯LC50=0.08487μg/mL,氰戊菊酯LC50=5.5602μg/mL),其检测灵敏度可与色谱相媲美。  相似文献   
56.
培矮64S的主效不育基因的光敏不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矮 64S是由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作不育基因供体转育而成的 ,但其育性表现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从培矮 64S与常规稻品种农垦 5 8杂交后代 F2 中获得了典型的光敏雄性不育株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证明控制培矮 64S育性的主效基因仍属光敏核不育基因。笔者在分析后认为 ,光敏核不育基因的高效表达对其所在的遗传背景有高度依赖性 ,在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中 ,在注重获得主效光敏不育基因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其高效表达的遗传背景的选择与改造。在利用克隆的光敏核不育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时也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亲本遗传背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7.
水稻低温敏两用系363s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用系新种质363s是江油市种子公司从三系杂交稻威优63F_2代群体中筛选培育而成,属早杠类型。具有野败不育胞质,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点。其花粉与小穗育性不一致。以小穗育性为标准,363s在四川7月上旬至下旬为不育期,与三系杂交稻制种的高产花期吻合;在海南3月底以前稳定不育。本文还对363s的利用价值及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机器视觉对农田中定位基准线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机器视觉对作物行定位困难问题,给出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作物行视觉定位方法。根据农田作物行图像的信息特点,运用2G-R-B灰度变换加大图像类间距离,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作物行与背景图像,采用5像素×1像素结构元素图像膨胀法对作物行形态进行修正并缩小或消除作物行和背景中的孔洞,采用中间线检测准定位基准线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代表作物行走向的准定位基准线,采用Hough变换得到真正的定位基准线及其参数。采用400像素×300像素的白菜作物行图像进行实验,经本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后,得到每条作物行单一的最能反映作物行走向的准定位基准线,再经Hough变换得到清晰、准确的定位基准线。所得到的定位基准线很好地代表了作物行走向,表明本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59.
China's rice paddies, accounting for 19% of the world's tota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carbon (C) sequestr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uncertainties from upscaling spatial processes of the 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DNDC)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 sequestration under recommended management practices (RMPs), we parameterized the DNDC model with a 1:1,000,000 polygonal soil database to estimate how RMPs influence potential C sequestration of the top 30 cm of Chinese paddy soils and to identify which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increas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n these soils. These practices include reduced/no tillage, increasing crop residue return, and increasing manure applications. A baseline and eleven RMP scenarios were projected from 2009 to 2080, including traditional and conservation tillage, increasing crop residue return, increasing manure incorpor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pract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under modeled RMPs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scenario, and varied greatly from 29.2 to 847.7 Tg C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tudy period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0.7 to 20.2 Tg C yr− 1. In general, increasing crop residue retur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C sequestration when compared to increasing manure application or practic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The simul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soil C sequestration strategy probably invol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RMPs, and that they vary by location.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土壤盐分离子对浸提液电导率的敏感性,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盐分离子进行初步分析,之后采用缺省因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Cl-、Na+这两种离子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变化最为敏感;灰色关联分析法所得结果与基于缺省因子法的主成分分析模型结果基本一致;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