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91篇
  1887篇
综合类   964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28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抑制山楂幼树新梢生长,在新梢旺长期喷B_9 1000ppm,B_9 2000ppm,B_9 3000ppm;CCC0.3%,CCC0.5%,CCC0.7%浓度。获得了B_9 2000ppm抑制加长生长效果好,节间缩短,不影响增粗;矮壮素0.3~0.7%浓度都显著抑制加长生长,节间显著缩短,其中以0.5%浓度的矮壮素效果最好,B_9与矮壮素对山楂有不同程度的促进花芽形成效果,但矮壮素显著优于B_9。  相似文献   
992.
从池养鲤为主到四大家鱼的形成,是我国渔业史与我国渔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于突破的原因,从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唐代禁捕、禁食鲤的法律,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养殖种类,从而草、青、鲢、鳙养殖业逐渐兴起与形成。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从大量史料分析与科学论证,否定了上述论断,认为这一重大突破是我国生产力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推动的结果,唐代一度颁布的禁捕、禁食鲤律并非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994.
夏苏敬  乔月  朱建强 《浙江农业学报》2022,34(11):2482-2490
水稻直播条件下,苗期防涝排水会增大稻田氮素流失风险,适当调整氮肥基施和追施的比例,可降低这种风险。在N、P2O5、K2O用量分别为180、75、105 kg·hm-2的条件下,以江汉平原稻田氮肥习惯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4∶0)为对照(CK),另设7个氮肥基追比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T1,4∶6∶0;T2,4∶4∶2;T3,4∶2∶4;T4,2∶6∶2;T5,2∶4∶4;T6,0∶8∶2;T7,0∶6∶4),开展田间试验,实测不同处理下氨挥发损失、氮径流损失和水稻成熟期的产量。结果表明:T7处理总氮径流流失最小(8.79 kg·hm-2),T3处理的氨挥发损失最小(11.90 kg·hm-2),T7处理总的氮素损失最小(22.89 kg·hm-2),T4处理的产量最高(9 270.0 kg·hm-2)、T5处理的产量次之(9 150.0 kg·hm-2)。综...  相似文献   
995.
柑桔黄龙病菌菌毛形成蛋白(pilus formation protein, 408)是一种丰度较高的分泌蛋白。以感染柑桔黄龙病(HLB)的海南琼海市绿橙叶片为材料提取总DNA,利用408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该基因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琼海黄龙病菌408基因与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psy62株系 (GenBank登录号:CP001677.5)408基因序列一致。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其含有一个与菌毛形成相关的N端结构域,以及C端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基序(Motif 1和Motif 2)。通过Eco R Ⅴ和Xho Ⅰ双酶切构建重组载体p ET32a-408并将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重组菌经终浓度为1 mmoL/L IPTG诱导,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经Ni2+-NTA层析柱纯化,并以此为抗原,腹腔免疫小白鼠,获得效价在1∶500~1∶10000的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进一步分析表明,408蛋白多克隆抗血清特异性强。研究结果为柑桔黄龙病菌408蛋白功能研究和柑桔黄龙病菌的蛋白检测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运作可持续性和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产-生态系统能值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其环境安全性和运作持续性;结合生产运营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物能投入与输出,提出生态补偿依据;并基于能值收益差异估算出其持续运行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降低39.62%,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环境安全性指数分别提高64.89%和36.73%。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生物辅助能投入增加42.16%,而污染产能降低了70.09%。养分循环模式的氮磷养分环境排放量分别降低34.85%和30.43%。同时,循环模式的净能值收益比传统模式低2.15×1016 Sej·hm-2·a-1。研究表明,径流养分循环模式提高了环境安全性但降低了经济效益,其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4 153.78元·hm-2·a-1。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量化径流不确定性对水库发电效益产生的风险,为水库风险调度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西江流域红水河段的龙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建立并求解水库综合发电风险模型,揭示水库综合发电风险在不同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下的变化规律,量化来水不确定性对水库发电风险的影响,验证综合发电风险较单一发电风险指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结果】随着年来水总量的减少,水库综合发电风险呈上升趋势,以枯水年不同来水方案下产生的综合发电风险阈值最大,为0.26~0.99;来水在汛期和非汛期的不同分配对综合发电风险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枯水年;年发电风险率、发电风险损失、发电连续破坏风险3种单一发电风险指标中,对综合发电风险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年发电风险率指标;将历史径流过程作为若干来水方案,采用灰色综合和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分别推荐2008年、1982年和1972年的来水情况为丰、平、枯水年的最优方案,对应得分分别为1.00,1.00和0.98。【结论】综合发电风险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来水情况对水库发电效益的影响,较传统的单一发电风险指标更具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并提出了高产水稻适宜的叶片含氮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杂种朱顶红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杂种朱顶红单鳞片扦插只在鳞片远轴面产生突起,不形成小仔球;双鳞片扦插能在内外鳞片的连结处形成小仔球,其中以外部位置,外鳞片厚、内鳞片薄类型生成的小仔球数多,且生根数多;6月份扦插比 4月份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湿度为 60 %~ 80 %的基质比湿度为 2 0 %~40 %的基质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