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3篇
  免费   1370篇
  国内免费   4517篇
林业   1007篇
农学   4181篇
基础科学   1376篇
  4196篇
综合类   16818篇
农作物   7237篇
水产渔业   359篇
畜牧兽医   1151篇
园艺   611篇
植物保护   3224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1202篇
  2021年   1337篇
  2020年   1237篇
  2019年   1344篇
  2018年   1002篇
  2017年   1570篇
  2016年   2014篇
  2015年   1457篇
  2014年   2044篇
  2013年   1996篇
  2012年   2575篇
  2011年   2181篇
  2010年   1834篇
  2009年   1958篇
  2008年   1625篇
  2007年   1834篇
  2006年   1658篇
  2005年   1396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1019篇
  2002年   778篇
  2001年   775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1篇
  1962年   12篇
  195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ummary Sixteen types of mandarin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leaf flavonoid patterns with the help of cellulos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n general, Tanaka's classification of mandarins into 36 species is untenable, as was already concluded by Swingle (1948), Hodgson (1965) and Singh (1967). It is likely that a fine loose skinned mandarin was first evolved. Later, it hybridized with wild mandarin to give rise to numerous types and forms.Contribution No. 474 of Indian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Research, Bangalore-6, India.  相似文献   
32.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单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5a生'红地球'鲜食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CK),依次在葡萄5个生育期分别设置轻度(M)和重度(S)两个水分胁迫水平进行大田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葡...  相似文献   
35.
随着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水稻高质量生产发展的需求,也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利用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的出发点不一致.从水稻机械化技术的相关问题着手,阐述了水稻机械化直播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
养蚕生产中家蚕的桑叶食下量难以人为控制在同一水平,通常认为食下量会对蚕体生长发育及全茧量等产茧量指标产生显著甚至极显著影响。以山东省现行的3个春用蚕品种为材料,将食下量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家蚕品种在3-5龄的蚕体质量增量、全茧量、茧层量性状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125 2),仅个别指标均值间的最大差异在0.1水平下显著(P全茧量=0.066 9,P茧层量=0.056 1),因此该方法校正了用常规方差分析得出的上述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 1)的有偏结论,还明确了消化吸收量对上述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可不作为协变量考虑。  相似文献   
37.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多为无规则型,少为不等型(Gymnophyton除外)。Bowlesia分支的细胞壁多为深波状,其他分支的细胞壁多平直。气孔结构的研究为分子系统学建立的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以及Bowlesia分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支持分子系统学将Apiopetalum,Mackinlaya及Stilbocarpa从五加科分别移入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将Homalosciadium,Platysace,Hermas及Klotzschia移出两亚科。  相似文献   
39.
变质鸡蛋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地区保存超过14 d大范围出现变质鸡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鉴定,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将变质鸡蛋、煮熟的变质蛋、健康鸡蛋进行厌氧培养和细菌计数,发现健康鸡蛋和煮熟的变质蛋无蜡样芽孢杆菌,而变质鸡蛋中的细菌数量达到1.3×108CFU/g.本试验表明,蛋黄中过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可能与鸡蛋变质有关,应注意过量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可能影响蛋品的保鲜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Due to rapid growth, stem build‐up in forage sorghum crops often leads to considerable wastage by animals and consequent loss of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of the chemical plant growth regulator, mefluidide, for modifying the morphology of forage sorghum was examined. Mefluidide was applied to two consecutive plantings of forage sorghum at 0; 0,14 and 0,28 kg/ha. Treatment with mefluidide suppressed stem elongation of sorghum plants and stimulated tillering 4–6 weeks after application. After 6 weeks the stem:leaf ratio of treated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On average, total dry matter (DM) yield was marginally higher for the control, but DM yield of leaf mater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 for treated plots from 6 weeks after mefluidide applic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evels of mefluidide but responses of different variables over time differed between plantings.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t growth when mefluidide was applied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wo plan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