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738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64篇
  329篇
综合类   762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立地条件与柳杉生长量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9年生柳杉人工林的26个样地调查其立地条件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当土壤疏松层厚于30cm时,柳杉生长良好,浅于20cm时,柳杉生长不良;柳杉生长受地形影响,在山洼、山谷处生长最好,山坡、山顶、山脊则较差。  相似文献   
92.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相似文献   
93.
试论结合场地特征的杭州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  柴明良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5):73-75,37
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水风景城市,西湖风景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及传统街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湖滨景区和北山路景区是探索场地特征营造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4.
森林作业对迹地及相关流域径流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森林径流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由于存在各种差异,我国不同地区森林采伐的径流效应也各不相同,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马尾松不同苗木类型与整地方式造林早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有一定影响,而在第3年则对幼林树高和抽梢高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利用古田会址旅游景区空气清新指数综合监测站采集到的负氧离子浓度及其他气象数据,对该区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景区白天负氧离子浓度值大于凌晨和夜间,负氧离子浓度的上升下降与太阳的起落时间大致相同。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现不明显,短时强降水能够显著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但随着降水的停止,负氧离子浓度也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97.
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参与木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质素的能力,但不同来源的漆酶其氧化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相差很大。漆酶的结构决定了漆酶的特性,因而也就决定了漆酶氧化降解木质素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漆酶分子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9.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茶油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茶油应用范围的拓展、茶油品牌的建设及油茶栽培种植的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9个立地的茶油的14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茶油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基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了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065%,决定第1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感官品质、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决定第2主成分的主要是出油率及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理化品质;决定第4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色泽;2)9个立地茶油的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西坡中坡>南坡下坡>西坡下坡>西坡上坡>南坡中坡>东坡下坡>南坡上坡>东坡中坡>东坡上坡,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与综合品质得分排序间存在差异;3)茶油品质整体表现为西坡优于南坡优于东坡,下坡优于中坡优于上坡。基于上述结果说明立地是影响茶油品质的重要因素,坡向及坡位因子对茶油的综合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0.
Deer expansion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Japan, upward expansion to subalpine and alpine areas has reached alarming proportions in recent years. We examined bark stripping by sika deer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the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at three altitude ranges (1800-2000 m, 2000-2200 m, and 2200-2400 m)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Mt. Fuji. We tested differences in densities 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of trees and those with bark-stripped stems of all tree species among the three altitude ranges. Then, we compared the relative densities of deer, based on pellet count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deer in relation to deer use and forest stand patterns across the altitudinal rang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differences in bark stripping by sika deer depended largely on the elevation and the species. Larger stems were sparse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st elevation zone between 1800 and 2000 m.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deer was highest in the areas exhibiting high bark-stripping intensity on small regenerating trees of the dominant coniferous species, Abies veitchii, and on broadleaf species. In the highest elevation zone between 2200 and 2400 m, smaller stems were densely distributed, and the relative deer density was lowest where the bark-stripping intensity on small stems was lower for all three species studied. The damage to subalpine tree stems corresponded to the availability of palatable tree species with a small diameter, as reflected by the successional stage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 of subalpine forest on Mt. Fuji.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tinuous impact of bark stripping on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might cause severe changes in forest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