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9篇
  68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图分析稻米食味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胶稠度、碱消值、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较大的理化指标作为雷达图分析的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用于绘制雷达图.为消除指标排列顺序不同引起的差异,本文采用雷达图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作为特征向量构建评价参数,并对10个参试样品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得到的食味评价排序与常规感官评价法的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适用于稻米食昧品质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水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水位测量仪器的误差,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K波段雷达的非接触式水位计.本系统利用雷达测距效应,得到水位与高频波发射接收时差之间线性关系.系统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提出若干增强系统可靠性减少系统缺陷的方法.最终制作了该水位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测试,设备运行良好,实验结果和理论基本一致.说明该水位计具有良好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仓内原料储料量测量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扫描的储料量测量装置与系统。本系统采用RPLIDAR S1型二维激光雷达扫描获取不同储料量物料的原始点云数据,通过坐标变换、重叠点提取、滤波、分割等方法对原始点云进行预处理,采用贪婪投影三角化算法将预处理后的点云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仓内原料的三维模型,结合物料三维模型和物料的容重获得仓内原料的储料量,从而实现储料量的自动测量。以玉米为试验对象,测量小型储料塔内玉米储料量并对玉米不同储料量进行扫描测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测量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8.05 kg,平均相对误差为1.5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扫描的储料量测量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15.
牛伟伟  李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8-7261,729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压,低层以及地面为冷高压控制,是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天气背景;此次雷暴是在稳定的层结下产生的,不再满足不稳定层结这一雷暴发生的三要素之一。中层有较强的西南急流带,急流带随着系统的南移而向南收缩,其辐合带南移的速度快于急流向南收缩的速度,雷暴主要发生在急流的北侧边缘附近的辐合带内,辐合位于800 hPa以上的气层内,主要位于650~600 hPa。此次雷暴过程中,近地层和中层出现了相反的冷暖平流交替,雷雨发生时段,近地层为冷平流控制,850 hPa以上暖平流迅速加强,这也导致在中层出现了较强的上升气流,暖平流和上升气流的突然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西南急流为降水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另外,对流的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向高层输送,整个中高层均有较为充足的水汽,为对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回波的强度较弱,为30~35 dBz,顶高较低,大部分回波低于6 km,且干湿层边界明显。  相似文献   
16.
赵瑞金  李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68-10972,10981
利用2004—2007年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华北平原出现的10次大雾天气过程中的超折射回波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的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目的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超折射回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太行山对超折射回波分布有明显影响;在0.5°平面位置显示产品上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出现在夜间和上午;在大雾天气过程中出现超折射回波表明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为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原市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2006年12次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和雨强关系,即Z-R关系,使用最优化处理法,分别对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进行统计,得出当地参数A、b。实例分析表明,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的回波强度有差异,在作降水量估计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樊志超  高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1-20866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多种参数为依据,综合使用雷达及相关雨量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从基本组成及雷达工作方式2 个方面简述了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并针对2014 年8 月9 日内蒙古地区的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着重分析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降水观测。结果表明:(1)在流性雷暴云降水过程中,大部分冰晶类将会在6~8 km融化为小雨滴,或以冻滴的形式存在;(2)强雷暴云天气发生时,在强雷暴云中上层的存在大部分的小粒子,并无大量的水成物粒子存在。该研究不仅能够探索雷达对降水进行定量估测的能力,还能够通过提升X波段双偏振雷达降水观测的适用性,以期为今后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降水观测中的应用提出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关于雷达模拟器标绘评估的要求,分析了目前标绘评估方法的不足和层次分析法在评估中的适用性.提出了标绘评估标准的层次结构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标绘评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雷达模拟器标绘训练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评估过程中主观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