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74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with 0.75% ropivacaine in domestic chickens.
Study design  Prospective experimental trial.
Animals  Six 30-week-old female chickens, weighing 4.5 ± 0.4 kg.
Methods  Six brachial plexus injections were performed after anesthetic induction with isoflurane. After achieving adequate muscle relaxation, the animals were positioned in dorsal recumbency and injected with ropivacaine (1 mL kg−1). The birds recovered and assessments of motor function and response to pinch were scored every 5 minutes for 180 minutes. The scores were from zero (no response) to three (greatest response). The scores over time were analyzed using a Wilcoxon nonparametric tes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ccepted if p  ≤ 0.05.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from 15 to 130 minutes and 15 to 120 minutes for motor and sensory blocks, respectively. The onset of both blocks took 15 minutes and the effective periods of sensory and motor anesthesia were 105 and 115 minute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between blocks at different times did not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 0.05).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No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technique. 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with 0.75% ropivacaine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procedures on the thoracic limb of domestic chickens.  相似文献   
662.
种子扩散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树到达适宜生境并能生长、繁殖,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靠不同的方式实现扩散,如通过动物、风、水和自我扩散。其中,在动物扩散类群中,鸟类是最重要的扩散者。国外学者对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作用、鸟类对种子的扩散距离、鸟类摄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食果鸟类与结果植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鸟类与植物种子扩散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鸟类对植物种子的扩散既有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鸟类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并呼吁应更好地发挥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积极作用。国内对鸟类扩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鸟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鸟类在传播红松、红豆杉、黄檗等植物种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63.
1992年至1999年对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云南省捕食螨8科12属56种,其中植绥螨科有6属51种,从海拔320-3250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其他地理分布特点,将云南省捕食螨的地理分布从垂直方向分为高寒带、中暖带和亚热带3个层次,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捕食螨特点等。捕食螨种类及分布的系统调查为制定捕食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农林害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4.
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优良天敌丽草蛉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测定了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观察并总结了其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丽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2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2龄幼虫日均捕食猎物卵(30.2±6.8)粒、1龄幼虫(22.2±5.6)头,3龄幼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为(66.8±13.3)头,其次是对卵和2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46.2±8.9)粒和(10.95±1.2)头。丽草蛉幼虫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搜寻处理能力、捕食速率及最大捕食量均显著优于2龄幼虫,控害效能更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丽草蛉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5.
1989~1990年,对LRH-A_3提高种鸡、种鸭的产蛋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RH-A_3可显著影响种禽的产蛋率,但不同的给药途径影响不一样。注射给药对产蛋率没有影响,甚至略有下降;口服给药后产蛋种鸡率可提高10.59%,种鸭提高8.46%,且对母禽的健康。蛋的质量及孵化率均无不良影响。其方法简单,易于推广,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6.
大连地区鸟类迁徙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往环志5万余只鸟类的资料统计分析,结合多年来对大连地区的生态环境及鸟类资源调查,对大连地区鸟类迁徒规律进行了研究。章介绍了大连地区的主要鸟类停歇地有3个:蛇岛老铁山、庄河滨海湿地和四湾滨海湿地;提出了大连地区的鸟类主要迁徙路线有3条:东部沿海、西部沿海和中部丘陵山地;概述了主要的迁徙种类和部分迁徙鸟类的数量。通过对环志中常见种类的观察、比较,对大连地区的鸟类迁徙的时间顺序、迁徙的集群情况及迁徙与天气的关系等鸟类迁徙规律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67.
阮关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9-11801
在回顾上海市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程对崇明东滩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局部的和一定不可逆的不利影响;工程完成后有助于消除建设工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帮助改善东滩生态环境,解决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生态问题;建议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完成后均应注意采取措施减缓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68.
2015年1月12日至2月11日在有木棉林分布的保山市潞江镇浪坝村、张贡村、丙闷村设置3块样地观察访问木棉花朵的鸟类,使用样线法对河谷其他生境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怒江河谷木棉群落中的访花鸟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怒江河谷中共记录到鸟类101种 (11目38科),访问木棉花的鸟类有31种 (2目17科),包括鴷形目 (Piciformes) 1种和雀形目 (Passeriformes) 30种,占河谷鸟类总数的31%。访花鸟类以食果性鸟类为主,优势度较高的物种依次为黑喉红臀鹎 (Pycnonotus cafer)、黄臀鹎 (Pxanthorrhous)、栗耳凤鹛 (Yuhina castaniceps)、灰腹绣眼鸟 (Zosterops palpebrosus) 和红耳鹎 (Pjocosus),这5种鸟类在其他生境中优势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69.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白背飞虱的化学防治效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蚜酮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均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0.339 1、0.896 0和4.714 7mg/L,说明安徽省桐城市白背飞虱种群对这3种药剂尚未产生较高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药后3d即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吡蚜酮对白背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4d的防效分别达到90.94%和89.94%,且对捕食性天敌群落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防治中稻田白背飞虱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670.
【目的】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价新疆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为有效发挥捕食性天敌在棉田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支撑。【方法】田间系统调查棉蚜种群数量,运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并分析相关性,以棉蚜检出率为依据研究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基于棉田和邻近苜蓿条带采集捕食性瓢虫的中肠对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的检出率分析捕食性瓢虫的取食偏好习性。【结果】2019~2021年,棉田棉蚜种群数量和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均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839;多异瓢虫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2019年当捕食性瓢虫采自苜蓿条带时,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 %、73.70 %和27.95 %,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0、21.10 %和38.71 %;当捕食性瓢虫采自棉田时,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18.11%、75.52 %和49.53 %,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92.12 %、29.60 %和5.61 %。当棉蚜种群数量较少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苜蓿条带的三叶草彩斑蚜为主,当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同时发生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栖息生境的蚜虫种类为主。【结论】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邻近棉田的苜蓿条带可以为捕食性天敌提供替代食物,对其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