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6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林业   976篇
农学   1423篇
基础科学   321篇
  1365篇
综合类   3838篇
农作物   56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808篇
园艺   511篇
植物保护   8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51.
研究不同PEG-6000浓度胁迫下3个加工番茄种子的耐旱性.实验设置6个PEG-6000浓度梯度0、5%、7.5%、10%、12.5%、15%,对3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浓度的升高,3个加工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干重、下胚轴鲜重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2)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初步认为,这3个加工番茄耐旱性由大到小依次为:KT-16> KT-18> KT-70; (3)种子萌发耐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标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很好的反映不同加工番茄干旱胁迫下的差别,可作为加工番茄萌发阶段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2.
甜菜耐低温种质筛选和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采取耐低温发芽筛选方法,对50份二倍体甜菜种质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筛选出耐低温的种质12份,芽期耐冷指数≥0.76。通过苗期耐寒性鉴定发现,这12份种质的苗期耐冷能力与芽期基本一致,但个体间对低温的反应速度及持久性表现存在差异,其中,6份资源具有更强的苗期耐冷能力。试验证明,甜菜种质苗期冷害的生理临界温度为3~6℃,在该低温阈值下,耐冷性强的种质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而耐冷性弱的资源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1~2℃是甜菜冷害的发生温度,耐冷性强的资源表现为停滞生长,子叶皱缩卷曲,真叶和下胚轴出现似烫伤表现,逐渐死亡;耐冷性弱的资源受冷害症状较早出现,很快发生畸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3.
为分析苏打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体系,对9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发芽试验.碱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mol/L和250mmol/L,蒸馏水为对照,测定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6个指标.结果表明,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在自交系间表现不显著,而其他各项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在自交系间、浓度间以及二者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品种间对苏打碱的敏感程度不同,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在150mmol/L碱浓度下供试材料平均表现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玉米萌发期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指标,170mmol/L的碱浓度为适宜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154.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4~26℃;产孢最适pH为7,最适温度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以D-果糖、甘露醇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丝的生长,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该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6~28℃,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3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20 min)。  相似文献   
155.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的干旱胁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萌发期被认为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衡量作物耐旱性强弱的重要时期。为了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对254份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进行种子萌发期处理。通过检测发芽指数、发芽率、根数、根鲜重、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根长、苗高等种子发芽性状,以其相对值为指标,鉴定不同自交系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在5%PEG6000浓度胁迫时,种子萌发程度低,当PEG浓度为10%时,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较高;各性状相对指标都与品种综合抗旱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自交系的耐旱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结合抗旱分级标准筛选出99份中等耐旱材料。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旱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究化感物质阿魏酸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阿魏酸分别处理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利用单因素方差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化感指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阿魏酸显著抑制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的萌发,对2种杜鹃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阿魏酸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均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化感效应的最强浓度为1 000 μg/mL.  相似文献   
157.
为探明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贮藏条件,4种药食两用植物包括野甘草(Scoparia dulc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种子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暖层积、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扩散时活性极高(>96%),土人参和鳢肠种子扩散时的萌发率分别为94%和98%,野甘草和车前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不足30%。野甘草种子经过室温干燥贮藏(25℃:70.67%;25/15℃:26%)和15℃暖层积(25℃:82%;25/15℃:31.33%)其萌发率显著高于贮藏前(24-26%)、4℃低温层积(0.67-12%)和0℃冰冻贮藏(0-8%)的种子。经过4℃层积的车前种子萌发率(34%)显著大于贮藏前(29%)、室温干燥贮藏(16.7-18.7%)、15℃暖层积(11.3-13.3%)和0℃冰冻贮藏(0-0.6%)的种子。野甘草和车前种子在成熟时有较低萌发率,具有一定程度休眠;土人参和鳢肠为非休眠种子;室温干燥储藏和15℃暖温层积有效破除野甘草部分种子休眠、4℃低温层积可破除车前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加快萌发速度。  相似文献   
158.
节水灌区指标体系与总效益评价方法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灌区建设规模日益增大,针对节水灌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的方法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对灌区监测得到的信息及人为调查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专家群决策以及AHP方法来确定权重系数,从而通过计算可得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相对应的评价数据,进而确定节水灌区建设及效益的满意程度。通过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可为灌区的策略性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9.
随着气动技术的发展,电-气比例/伺服技术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现有电-气比例/伺服控制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叙述,结合新型驱动方法阐述了未来电-气比例/伺服控制元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0.
徐皓 《种子》2010,29(3)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不同室温、不同水浴温度、不同萌发天数小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室温20℃左右,水浴40℃,萌发天数5 d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温、水浴温度的升高,萌发天数的增长,糖化时间会缩短,淀粉酶的活性也会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