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0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820篇
基础科学   1230篇
  2181篇
综合类   4032篇
农作物   500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87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 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debate globally,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its potential to raise rice yields. Proponents of SRI have reported that the average rice yield with SRI is double the current average yield and can be increased to the level of three to four times. Opponents say the reported high yields are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 and that usual information expected in support of these fantastic yields is missing. The number of SRI adopters has increased in India in recent years. We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doption of SRI practices on rice yields, the economics of paddy cultivation and labour input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conducted in Purulia, West Bengal, India. Paddy yields with SR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conventional paddy cultivation by 32% and net returns were higher by 67%. Labour input was reduced by 8%. SRI adoption enabled farmers consistently to enhance paddy yields, increase returns and save labour; and enhance productivity with respect to the key inputs in terms of paddy output per unit of seed, fertilizer and labour-day. SRI promises to be a significant alternative for not only raising paddy yields, but also for managing paddy based farming in resource-starved regions.  相似文献   
72.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稻田沟渠、池塘、湿地等水体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中颗粒性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δ13C值(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在-31.5‰~-24.3‰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7‰,可能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贡献。POM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趋势。浮游动物与POM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之间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内浮游动物对内源有机碳的利用可能主要来自POM。颗粒性有机物δ15N存在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的趋势,但空间差异不显著,其中湿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3.2‰~6.3‰),δ15NPOM平均值为4.1‰,说明研究区固氮作用较小,外源物的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3.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解决一年可熟区小麦免耕播种作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小麦对行免耕播种的思想;设计了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何播种小麦.避开玉米秸秆和根茬。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带状粉碎防堵机构,防堵性能优良。田问性能试验表明: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直立秸秆和大量秸秆覆盖下。如能实现对行,可以顺利进行播种作业,满足作业质量和作物高产对施肥量的要求.适合我国中小地块、中小功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主要介绍了虚拟制造技术在田园管理机悬架上的应用,并对田园管理机械的应用及特点作了介绍。针对目前的田园管理机的悬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型的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了悬架的三维模型,采用Pro/E与Adams之间的接口程序mech/pro将模型从Pro/E导入Adams,再进行动力学分析,模拟悬架在工作时各个部分的受力及运动状态,为进一步优化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决干旱地区缺水问题,采用施加正向空间电场的方法,使悬浮在气体中的雾粒荷电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迅速地积聚到作为阴极的土壤表面,同时也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实现了空间电场的阴极聚水.为此,设计了一种电极电压、异极距和间歇工作节拍可调的空间电场聚水试验系统,研究了空间电场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在正向空间电场中的土壤水分蒸发明显要比在大气电场中的慢,说明了适宜的正向空间电场可以抑制土壤水的蒸发.  相似文献   
76.
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干流宁蒙大型自流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项法以及两种计算顺序对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计算顺序对田间节水潜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综合法对分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7.
任玉灿  时玲 《农机化研究》2006,(11):179-180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逐渐在温室环境控制中得到了应用,智能化温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为此,论述了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温室环境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化温室给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8.
水稻带式排种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水稻带式排种器的原理和结构,该排种器使用一条斜置的循环排种带,利用水稻的自身重力来定量分种,能播带芽的种子,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好、播种精度高、不伤种等优点,分析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
农田优化灌溉动态管理基本程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 ,分析了影响优化灌溉方案制定的有关因子 ,确定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 ;在土壤水分平衡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时域滚动预报灌溉日期的方法 ;并以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为例进行了检验 ,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发电机定子三维温度场计算的数学模型,以水轮发电机的半齿、半槽为计算区域,用有限元方法对5500kW/6471kVA灯泡贯流式发电机定子的温度场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发电机定子的温度场、各部件温度最高点及分布。通过求解定子机座和定子轭部的体平均温度,为机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