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林业   263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113篇
  208篇
综合类   2006篇
农作物   489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Using a preference test and operant conditioning in a Y-maze, this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heifer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ir own familiar herdmates and member(s) of an unfamiliar group. Sixteen Danish Friesian heifers, eight older animals (360.6 ± 24.2 days of age) and eight younger ones (190.1 ± 14.1 days of age) were used. Each age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Members of each of these groups were housed together in small pens before the experiments began. In experiment 1, each of the 16 animals was allowed to approach either a familiar or an unfamiliar individual in the Y-maze. The test was repeated 12 times, with a different unfamiliar subject for each test. In experiment 2, eight heifers were individually tested in a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to examine whether they could learn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a group of their three herdmates and a group of three unfamiliar heifers. Test animals were rewarded when they chose their own group. In experiment 1, heifers did not show a preference between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individuals. Interestingly the younger stimulus heifers but not the test animals showed an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unfamiliar animals by vocalizing. In experiment 2, four of the eight test animals achieved the criterion for successful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group ( P  < 0.003: binomial law). There was no age group difference in the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animals. In conclusion, heifers did not show a preference toward familiar or unfamiliar individuals; but after conditioning, some heifers could learn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groups.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银狐繁殖力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母银狐50只,分为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在母狐排卵的前10 d开始对4个试验组注射外源激素,每组注射两种激素(第1激素和第2激素),每组的第1激素和第2激素有所不同;对照组母狐按常规方式饲养管理。结果表明,试验1组(PMSG+HCG激素组)平均产仔数比对照组多1.3只/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4组(FSH+LH激素组)平均产仔数比对照组多0.9只/母,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三合激素+LRHA3激素组)、试验3组(LRHA3+LRHA3激素组)平均产仔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与试验2、3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试验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性价比对比,PMSG+HCG激素组合的性价比(0.078)为最高;而另外3组激素组合的性价比均较低。综上所述,PMSG+HCG激素组合平均产仔数多、激素性价比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采用对照试验设计,以常规的玉米一豆粕为主(不含稻谷)的日粮为对照组,在对照日粮基础上用20%的稻谷替代20%的玉米并添加稻谷专用酶制剂的日粮为试验组,以肉鸭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50天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与对照组,试验组的肉鸭的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试验组的日粮CF(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提高了12.6%(P〈0.05)。DM(干物质)、CP(粗蛋白)、EE(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了2.62%、1.88%、2.59%(P〉0.05),说明用稻谷代替鸭日粮中的部分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学习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针对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学习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培养大学本科生学习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及通过对大学本科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丹参提取剩余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3、4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5%和1%丹参提取剩余物的试验组。试验第21、42日龄,空腹称重,统计耗料量,计算生产性能;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0.3%、0.5%和1%丹参提取剩余物对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0.3%丹参提取剩余物对于肉仔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5%丹参提取剩余物对于肉仔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1%丹参提取剩余物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丹参提取剩余物可以提高肉仔鸡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添加比例为1%时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将四株饲用乳酸菌,制成复合乳酸菌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存活率为指标,研究复合微生态产品对高温、酸、胆盐的耐受性,采用琼脂稀释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复合乳酸菌制剂对不同种类饲用抗生素的耐受性及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产品在温度65℃处理2.5、5、7.5 min以及85℃处理2.5 min对其存活率没有影响,但当85℃处理5 min,存活率下降至48%;p H为3时处理90 min存活率高达80.54%。对0.3%猪胆盐的耐受性较好,处理1 h存活率为73.52%;对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杆菌肽锌、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耐受性最强,对吉他霉素的耐受性最差;可抑制致病菌株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体外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制剂具有很好的益生特性,可进一步研究其在动物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
将试验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15 mg/kg)、缺硒组(0.01 mg/kg)、低硒组(0.16 mg/kg)、中硒组(0.31 mg/kg)和高硒组(0.61 mg/kg),试验鼠自由采食。待成功建立缺硒及各剂量组动物模型后,测定试验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雄性小鼠繁殖性能的指标(精液品质—畸形率、顶体反应、渗透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第9周末成功建立缺硒动物模型;补硒各组的生殖脏器指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与缺硒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缺硒组精子活力仅23.1%±2.3%,精子畸形率达57.9%±0.3%,顶体完整率仅47.0%±6.3%,低渗膨胀率为43.8%±2.1%,产仔率为0,均与其它各组差异极显著;补硒组精子活力和活率均有加强,且除低渗膨胀率外,其它繁殖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缺硒导致雄性小鼠生长受阻及繁殖性能降低,含硒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硒化合物有增强繁殖性能的作用,且安全剂量范围内的高剂量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9.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0.
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成败。在我国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文中认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是大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