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林业   282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239篇
  486篇
综合类   1109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生产模式。在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产决策表现出科学性不足,主要体现为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构建了农作物组合优化决策模型,采用贪心算法,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综合考虑风险以及作物轮作等因素,得出了最优生产决策组合方案;通过与优化前种植方案的比较,表明采用决策模型所获得方案的利润有所增加,且全年承担风险更加平稳。因此,对以企业方式进行生产的设施农业单位,可以通过优化组合生产计划,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进而提高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2.
稻田优化施肥效果与氮、磷环境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3个处理,对比分析了早、中、晚稻OPT较FP处理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的优势;通过筛选OPT处理产量或/和氮肥偏生产力前25%的试验点,建立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3种方案,结合氮肥用量与氮素损失(N2O的排放、N的径流与淋失、NH3挥发)之间的经验模型,评估稻田节氮减排潜力;通过计算早、中、晚稻磷素表观平衡,分析稻田磷素残留状况;并引入湖南省早、中、晚稻种植面积,估算区域稻田氮、磷的环境效益。【结果】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与CK处理相比,FP和OPT处理分别可增产41.9%和52.0%(早、中、晚稻的平均值);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早、中、晚稻可增产7.0%-8.3%,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6.8%-19.6%和5.5%-37.3%,而OPT处理钾肥用量的提高对钾肥偏生产力的负效应较小(早、中、晚稻平均降幅为6.4%)。节氮减排评估结果表明,高产组产量高而氮肥用量相对较高,高效组氮肥偏生产力高而产量相对较低,用高产高效组表征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潜力更可靠;高产高效组早、中、晚稻每年可节省氮肥用量共81 kg·hm-2(其中晚稻最多,为32 kg N·hm-2),减少氮素损失15.5 kg N·hm-2,温室气体N2O减排约20%。湖南省稻田节氮总潜力为12.5×104 t,减少氮素损失2.35×104 t,主要对象为早稻和晚稻。优化施肥可提水稻的磷素总吸收量,早、中、晚稻从FP处理的59-66 kg P2O5·hm-2增加到OPT处理的63-71 kg P2O5·hm-2。磷肥用量与水稻磷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显示,两者并不能达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当磷肥投入总量满足作物需求后,多余的磷素对当季作物磷素吸收无效,从而残留在土壤中;早、中、晚稻分别有46%、44%和15%的样本出现磷残留现象,通过筛选并分析磷残留样本得出,早、中、晚稻OPT处理磷残留比例明显低于FP处理,且磷残留量分别可降低到1.36-5.30 kg P2O5·hm-2,较FP处理下降了33.7%-48.5%;从全省范围来看,磷残留总量可减少18.14×103、3.59×103和5.30×103 t;另一方面,农民习惯施肥中,仍有不施磷肥的现象,这对土壤养分的耗竭影响较大,应重视平衡施肥。【结论】稻田优化施肥是产量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氮肥减量施用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磷肥总量可有效地避免土壤磷素残留带来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3.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增加,且离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中等程度变异; 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均能较好的拟合成球状模型(决定系数均> 0.804),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主要以土壤母质、地形等引起的结构性变异为主。从时间序列上看,恢复25 a土壤水分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均显著增大,总的变异性增加,且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异比重加大; 从土层角度来看,同一恢复年限内,自然恢复草地基台值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块金值、块金系数则表现为上层 < 下层,下层土壤水分随机变异强于上层。重建森林的3个指标均表现为上层>下层,且表层随机性变异更大; 随恢复时间增加,森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斑块更为破碎化,自然恢复草地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变程均显著变大,土壤水分空间延续范围变大; 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退化红壤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了1979、1989、2001、2008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总面积(CA)、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多样性指数(SH.D.I)、优势度(DI)、面积...  相似文献   
105.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功能关系两方面阐述城市绿地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景观格局指数是反映景观结构与空间特征的量化指标,通过景观特征的指数化来描述景观格局现状。选取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FRAGSTATS、SPSS等软件,对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发现,耕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872.28 km2(-13.85%)和7.92 km2(-15.94%),部分耕地和林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相应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由10.35%提升至19.45%,农用地被侵占的现象显著。2)通过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发现,水域、草地以及林地破碎化程度增强、边界被割裂的程度加剧,景观复杂程度增加;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有所减弱,空间分布上趋向集中,斑块类型复杂程度下降,边界变得更加简单和规则。2000-2020年,七都镇景观多样性增强,景观整体向着均衡化发展。3)通过驱动力分析发现,城镇建设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累积贡献率达到96.74%,是导致七都镇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对信阳市农科所选育的10个早代(S2代)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测定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交种12个性状(单株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密度、全株总角数、角粒数、千粒重、生育期)的权系数分别为:0.11、0.09、0.08、0.07、0.09、0.08、0.08、0.08、0.08、0.09、0.08、0.07;测交种的综合效果测度值大小顺序为:K1> K2> K9> K5> K10> K3> K7> K4> K8> K6;其中K1的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9376,综合表现最大,其次是K2,它的综合效果测度值为0.8933,K6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8226,综合表现最差。此排序值与以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位次排序值高度相关,以此来对评估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1株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等6类共14个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四耐及以上的菌株占总受试菌的96%,76.5%菌株耐6~10种药物,河南省养鸡场最常见的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109.
Infectious pathogens figure prominently among those factors threatening marine wildlife. Mass mortality events caused by pathogens can fundamentally alter the structure of wild fish stocks and depress recruitment rates and yield. In the most severe instances, this can precipitate stock collapses resulting in dramatic economic losses to once valuable commercial fisheries. An outbreak of a herpes‐like virus among commercially fished abalone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west fishery of Victoria, Australia, during 2006–2007,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s among all cohorts. Long‐term records from fishery‐independent surveys of blacklip abalone Haliotis rubra (Leach) enabled abundance from pre‐ and post‐viral periods to be analysed to estimate stock density and bioma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bundance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habitat variables derived from high‐resolution bathymetric LiDAR data was investig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both measures between pre‐ and post‐viral periods.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limited evidence of gradual stock improvement in recent years, disease‐affected reefs have remained below productivity rates prior to the disease outbreak suggesting a reduction in larval availability or settlement success. This was corroborated by trends in sublegal sized blacklip abalone abundance that has yet to show substantial recovery post‐disease. Abundance data were modelled as a function of habitat variables using a generalised additive model (GAM) and indicated that high abund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reef structures of coastal waters (<15 m).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long‐term surveys to understand abalone recovery following mass mortality and the links between stock abundance and seafloor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连接度方法是一种进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定量化评价的较好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中,景观连接度适宜距离阈值是一个关键因素,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景观组分数(NC)、整体连接度指数(ⅡC)以及可能连接度指数(PC)来表征景观连接度以及计算斑块重要性值(dI);预设9个距离阈值,探讨不同距离阈值下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性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的距离阈值以400~600 m为宜。在此距离阈值的约束下分析表明,小型生态斑块对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