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9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1841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1407篇
基础科学   468篇
  5372篇
综合类   5452篇
农作物   1033篇
水产渔业   432篇
畜牧兽医   1096篇
园艺   239篇
植物保护   519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866篇
  2016年   967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荷斯坦公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36头健康无疾病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牛.对照组(Ⅰ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3%的正常饲粮,2个试验组(Ⅱ、Ⅲ组)均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1%的低蛋白质饲粮,同时Ⅱ组补...  相似文献   
72.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9和2010年在华东农区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kg N/hm2)对大力士甜高粱硝酸盐积累,粗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不断降低,相比于叶片,茎秆更有利于硝酸盐的积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粗蛋白生产效率(CPPE),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和表观回收率(NARR)逐渐下降,说明施氮量越高,氮素利用越低,损失越大。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A的增幅低于CP,施氮量为500kg N/hm2时,CP的平均增幅为6.11%,FAA的平均增幅为2.99%,说明施氮虽然增加了植株CP含量,但优质蛋白质比例下降。施氮提高了甜高粱硝酸盐含量,施氮量大于400kg N/hm2时,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大于0.2%,青饲时易导致家畜硝酸盐中毒。综合考虑,大力士甜高粱在华东农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为200~300kg N/hm2,既可满足对甜高粱高产优质的需求,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又可减少氮素流失和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73.
中草药在现代化肉牛养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本文对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牛肉品质,增强牛体免疫能力、疾病预防和降低抗生素残留等方面的作用做了论述,并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4.
氮磷在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氮磷含量往往过高,而奶牛对于氮磷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这不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氮磷的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合理减少饲粮氮磷含量、提高奶牛机体对氮磷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影响氮磷利用效率的因素,以及改善奶牛氮磷利用效率的营养策略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氮磷利用效率,减少氮磷向环境的排放,提高奶牛场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利用乙炔还原法、比色法等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分离得到的21个固氮菌株进行固氮酶活性、溶磷能力和分泌植物生长素性能的研究测定,在固氮酶活性测定中,21个菌株还原C2H2产生的C2H4在39.9~227.5 nmol·mL-1·h-1,大于100 nmol·mL-1·h-1的有14株,占所分离固氮菌株的67%;菌株的溶磷强度在13.38~58.21 μg·mL-1,其中菌株N4 、N16及N20溶磷能力较强;菌株N2、N4、N5、N10、N14、N16、N17及N20具有较强的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地上植被、地表凋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RG和TG较CG显著提高了土壤、根系、植被和凋落物有机碳、氮储量。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88.859%~98.242%),其次为根系(1.563%~8.742%),再次为植被(0.172%~1.430%),最小为凋落物(0.022%~0.969%);氮储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壤(97.331%~99.633%),其次为根系(0.316%~2.071%),再次为植被(0.047%~0.442%),凋落物最小(0.003%~0.157%)。3)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明显降低。为期4年不同放牧模式仅对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有影响。4)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同时,放牧有使有机碳、氮向深层转移的趋势。5)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总有机碳、氮储量,而CG显著降低了总有机碳、氮储量,导致有机碳、氮的流失。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实现碳、氮增汇的目的,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77.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 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通过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 333(X3);施氮量与植株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作用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3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优化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450×104株/hm2,施氮量160~164.9kg/hm2,喷施PP 333量0.197~0.233 a.i.kg/hm2。  相似文献   
79.
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物固氮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周道玮  姜世成 《草业学报》2010,19(6):276-280
 本研究以羊草-沙打旺、羊草-兴安胡枝子、羊草- 花苜蓿和羊草- 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对象,比较4种豆科牧草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固氮能力、氮素转移能力以及生物固氮量对草地氮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羊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氮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草地,草地粗蛋白含量的增加显著改善了草地质量。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为35%~40%,大气氮是豆科牧草生长不可缺少的氮素来源。豆科牧草向羊草转移氮素2~12kgN/(hm·a),占羊草氮产量的5% ~24%。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了草地氮素资源,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量分别占其混播草地总氮产量的20.30%,17.78%,11.29%和31.77%。  相似文献   
8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