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效用视角审视人工树洞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箱作为人工树洞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已经超过百年,但巢箱内温度与耐用寿命等原因导致实际效用较差。未来的人工树洞设计应更接近天然树洞,使用弧形外表构造以均匀获得太阳辐射并减小风阻;使用模块化部件以适应不同招引物种对不同功能部件的需求;使用高强度、非亲水性、防紫外线的耐候性防火材料做外壳;使用低导热系数的可塑性轻质材料做人工树洞的内芯。使用能够补偿树干径向变化固定方式,增设顶部防撞设施以减轻落枝破坏;尝试使用活体攀援类植物做固定材料以增加附着寿命;使用非损伤性固定方式来连接人工树洞与载体;设计摩擦力大的背板结构,从增加与附着物连接部位摩擦的角度来减轻附着设备的受力,进而延长使用寿命。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微加热装置,便于提高越冬巢的热效用;加装移动通讯信号接收器和相应程序,可使用远程遥控来控制巢箱表面颜色或太阳反射及通风口,以满足目标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热生理需求。新的设计通过疲劳测试与耐候性测试后再投入野外使用,并根据回馈的野外持续监测数据来进一步修正各类影响因素的设计;综合运用流体力学、材料学、建筑环境学、设计艺术学原理和知识不断完善人工树洞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2.
以新鲜幼嫩的巢蕨叶片为材料,优化了巢蕨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与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CTAB方法,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巢蕨基因组DNA;优化的巢蕨RAPD的最终反应体系(25μL)为:模板DNA(50 mg·L-1)1.5 μL,引物(1 mmol·L-) 1.5 μL,2×EasyTaq PCR SuperMiX 12.5 μL.  相似文献   
103.
2011年和2012年的6-8月,考察了分布于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种群,分析了大天鹅巢址选择特征和育雏期生境选择特征。在野外共记录到了26个大天鹅巢址。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植被高度、水深、所在水域面积、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植被高度、水深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巢址选择的最主要的3种生境因子。采用样线法对育雏期大天鹅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天鹅对沼泽湿地表现出正选择性,对草地表现出负选择性。样方法调查中,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9种生境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育雏期生境选择的最重要的两种因子。这样的选择机制有利于大天鹅更好的躲避敌害,顺利完成孵化和育雏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提出"空巢"村概念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城乡经济与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分析了"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农村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实行统筹城乡发展与人力资源,筑巢引凤、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招商引资、开辟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变农民主体缺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5.
虾夷扇贝獐子岛红品系家系建立及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欣  梁峻  赵学伟 《水产科学》2016,(5):510-515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1∶3),建立了12个金贝广场挑选的獐子岛红虾夷扇贝父系半同胞(A、B、C……L)和36个母系全同胞(A1、A2、A3,B1、B2、B3,C1、C2、C3……L1、L2、L3)家系,比较各家系间浮游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及存活指标,以评估虾夷扇贝"獐子岛红"品系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K3家系5日龄幼虫生长速度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9.40%;I1家系在15日龄时生长速度最快,壳长为164.83μm,C3、D3家系25日龄壳长最大,较平均壳长高17.71%;D2家系120日龄稚贝壳高生长最快,较生长最慢的C1和D1家系平均壳高大40.41%;D2家系180日龄壳高依然最高,较H1平均壳高(18.3mm)高38.96%。I1家系幼虫存活率最高,较D1家系平均存活率高17.67%;F2家系稚贝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108)。综合36个同胞家系的各指标,D2、I1家系生长、抗逆性状最优,可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6.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减少三峡水库在消落过程中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存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人工投喂携带WSSV的毒饵,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虾(♂)进行感染实验。采用nest-PCR(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中国对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囊均被WSSV感染,其中精囊呈阳性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囊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其中,精巢中WSSV粒子存在于精巢内两个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输精管中WSSV粒子存在于管壁的结缔组织;精囊中WSSV粒子也只存在于精囊内膜的结缔组织和精荚膜的结缔组织中。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表明,WSSV粒子能感染中国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且对性腺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8.
2014年3—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片马垭口共找到20个白眉雀鹛鸟巢,对其繁殖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各个阶段均有双亲共同参与,筑巢期、孵卵期和育雏期分别为10、17d和14d (n=1);窝卵数为 (264 ± 093) 枚 (1~4枚,n=14),卵的大小为 (167 ± 008)cm × (128 ± 005)cm (n=33),鲜卵质量为 (147 ± 013)g (n=14);在孵卵期,亲鸟每次孵卵时间为 (3207 ± 1472)min,每隔 (1413 ± 1380)min翻卵1次;每 (1611 ± 1414)min亲鸟喂食1次;至5月18日,20个巢中,仅1个巢幼鸟成功出飞,7个巢繁殖尚未结束,12个巢由于被蛇、小型兽类捕食等原因而导致繁殖失败,大风和降水对白眉雀鹛繁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9.
Woody encroachment has influenced wildlife distributions and, thus, predator-prey dynamics, for many taxa in North American grasslands. In 2015 and 2016, we examined how vegetativ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avian nest predator assemblages and nest predation rates in semiarid grasslands of south Texas, where encroachment of woody plant species is common. We monitored 253 nests of 17 bird species and deployed infrared cameras at 107 nest sites within four vegetation types at our study sites. We also used data from a concurrent, multispecies monitoring project within our study area to assess predator activity within these same vegetation types. We divided bird species into four nest types based on nest shape and size (i.e., small, medium, and large cup-shaped nests and exposed nests with little structure). We then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exa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hrub cover, concealment, and distance to edg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nest success and predation by snakes.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est success of our medium-sized, cup-shaped nest type when shrub cover increased at the nest site, indicating small increases in shrub cover (≈ 10%) could have substantial impacts on birds using this nest type. Snakes were our primary predator at camera-monitored nests (59%), and snake activity increased by 6.7% with every 10% increase in shrub cover at the nest site. Mesomammalian and large mammalian predators were most active in vegetation types predominated by herbaceous cover, small mammals were most active in vegetation types predominated by woody cover, and snake activity was highly variable. Predator activity did not reflect predator identity at camera-monitored nests, suggesting that potential nest predator activity may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isk of nest predation. Results of our study will help inform management of bird species using semiarid grasslands affected by woody encroachment and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d nest success.  相似文献   
110.
黄鳝生态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黄鳝在自然环境中繁殖习性 ,并依据黄鳝的自然繁殖特性 ,于 2 0 0 2年用人工方法对亲鳝进行催熟催产 ,诱使雌、雄亲鳝在仿自然生态环境中自行进行交配繁殖 ,一次性获得黄鳝苗种 33 5万尾。克服了雌、雄黄鳝性腺发育难以同步 ,怀卵量低 ,人工授精率极低等因素 ,为开展黄鳝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