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9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61篇
  352篇
综合类   394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了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1951年1月~2003年12月我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以及t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副高的脊线位置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副高的面积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通过了0.0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992.
以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为出发点,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图们江中游湿地的生态安全的10项指标,构建了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3s技术为分析工具,对TM/MSS影像进行解译并获取1976、1990、2000和2010年4个年份的指标数据,并运用AHP确定指标权重;使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单指标评价,用综合评价法对图们江中游4个年份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得到1976年生态安全值为0.665,湿地生态系统较安全,而1990、2000、2010年生态安全值依次为0.570、0.432、0.333,系统处于预警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了湿地生态安全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精度较高,可对图们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进行预测研究。最终预测了图们江中游未来40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预测值分别为0.3011、0.2856、0.2136、0.1865,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中度预警及严重预警状态,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急需对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93.
 通过资源调查摸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鹅品种的保存现状,同时结合微卫星标记对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个鹅品种均处于正常保种状态; 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太湖鹅(0.690),最低的是武冈铜鹅(0.567),各鹅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640。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鹅品种聚为3类,四川白鹅、武冈铜鹅、道州灰鹅、酃县白鹅聚为第1类;溆浦鹅为第2类;太湖鹅为第3类。根据资源调查及分子研究结果提出了保种意见。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分别以雅鲁藏布江上中游三个不同农牧活动强度区——低强度区仲巴、中强度区昂仁和高强度区日喀则三县/市为例,分析了该三个研究片区的不同农牧活动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异。结果表明:自上游的仲巴至中游的日喀则,随着人类农牧活动强度的加大,景观格局亦随之呈现规律性的变异,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而包括耕地及居民地在内的人工景观面积比例上升明显;上游的仲巴片区景观形状简单、粒径粗大、分离度小、景观多样性低,而至中游地区的日喀则片区,则表现为景观形状复杂、粒径小、分离度大、景观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95.
在建立1958—2008年塔里木河下游英苏地区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 Willd.)年表的基础上,将STD和RES年表的年轮宽度指数与英苏监测断面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年轮宽度指数与3月至6月份浅层地下水埋深负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917(P〈0.01);利用逐步回归分析,重建了塔里木河下游英苏1958—2006年3月至6月份浅层地下水埋深,并用逐一剔除检验法进行了方程稳定性检验,统计检验参数表明估计序列与实测序列较为相近,交叉检验单相关系数达0.945(P〈0.01),残差缩减值RE为0.393,乘积平均值丁为5.258,符号检验超过95%的置信度,说明重建方程稳定可信;对重建序列趋势分析表明,1958—2000年,英苏浅层地下水埋深序列呈波段增加的趋势,在2000年生态输水后有明显变浅趋势,且浅层地下水埋深最浅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埋深最深时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滑动t检验分析表明,3月至6月份英苏浅层地下水埋深在1963年和1973年前后发生了由浅变深的突变,而2001年则是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996.
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岷江下游(五通桥段)103个土壤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部样品中六六六(HCH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00 μg·kg-1),大部分样品中滴滴涕(DDT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有机磷农药(OPPs)杀螟硫磷(60.40%)和溴硫磷(55.45%)超标率较高,重金属Cd的地积累指数高达2.79.有机氯农药(OCPs)禁用20 a后在区内的降解程度较高,OPPs在土壤中的大最残留是由于农药的无序使用,外源输入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区内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范围广,复合污染较严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7.
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正红6号"、"隆单8号"、"川单428"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开展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区耐密型玉米品种"正红6号"高产高淀粉含量所对应的密度水平为67500~75000株/hm2,最大叶面指数为4.20~4.33;中间型品种"隆单8号"适宜密度水平是60000~675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为4.13~4.37;稀植型品种"川单428"在密度为600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达4.47时可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按照套作原理,耐密型品种"正红6号"更具有套作优势。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嫩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量进行的多点定位观测,定量研究了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樟子松林分土壤贮水量大于小黑杨林分土壤贮水量,其幅度为3-56 mm,且两者都显著大于对照农田的土壤贮水量。在不同土壤中,土壤贮水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暗棕壤,增幅相应为56、25、5、3 mm。农田林网区土壤贮水量在生长季总体上比林网外对照提高2.2%。而不同生长期网内与网外土壤贮水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在作物生长旺盛期(5月下旬到6月初)网内较网外低0.6-6.2 mm,6月中旬以后则逐渐增高,在作物生长的的4月份较网外对照平均高15.5 mm。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输水后水量转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塔里木河干流下游6次生态输水期间的河道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各河段的河道渗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河道的耗水量既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同时又与输水的时间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对长期输水条件下河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趋势进行了模拟,表明在间歇输水的条件下,河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效率是逐渐降低,同时地下水的蒸腾量则逐渐上升,二者最终将趋于平衡,此时的地下水也将达到动态稳定的水位.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种间关系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下游的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和依干不及麻4个监测断面的样地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VR),应用联结系数(AC)、χ2检验与M. Godron稳定性测度方法对植被群落进行了种间联结分析与稳定性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总体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断面中没有出现显著正联结的植物群落,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演替目前尚未达到稳定水平,且阿拉干与依干不及麻断面的植物群落正处于发育初期。②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不显著,分布松散,更倾向于独立分布。群落的结构不稳定,存在于同一个样地内种对之间的依赖性不强,个别区域植物群落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与排它作用。③根据已有的种间关系,可将塔里木河下游的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