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6篇
  5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为1.0~2.5μm,平均直径为1.65μm.以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为靶标害虫,对该病毒的感染力及杀虫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斜纹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随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14PIBmL-1;浓度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随龄期增大而减慢;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致病死亡率为0.可见,此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力,且专化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1.12 μg/g,四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高,但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差异不显著。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00%和87.87%,显著高于5.0 mL/667m2 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增高其防效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PIB·mL~(-1)五个所需的浓度进行测试,并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表明: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毒杀效果差异显著。饲毒后第2天,甘蓝夜蛾对复合剂较敏感;饲毒后第3天对复合剂敏感性均增强;饲毒后第4天,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死亡率均在80%以上,斜纹夜蛾死亡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 MNPVⅡ)中ORF117基因(编码GP11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该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进行分析,表达纯化了GP117蛋白的部分序列以制备豚鼠来源多克隆抗体,并利用该抗体对ORF117基因的表达时相和GP117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 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45.5 k Da,等电点为5.06;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分析结果表明ORF117是一个晚期表达的基因;原核表达抗原免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3 200,利用该抗体对其表达时相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ORF117为晚期表达基因,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编码的蛋白多存在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主作用,建立了3个龄期的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寄生蜂对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1-4龄幼虫,但当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1龄末-2龄初幼虫,其次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斜纹夜蛾的抗药性特点、现状及其抗药性机理,提出了斜纹夜蛾的抗药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富英 《江西植保》2013,(4):420-422
通过选用4种不同的杀虫剂防治淮山斜纹夜蛾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d,10亿PIB/mL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奥绿一号)处理的防效达100%,0.15%甲氨阿维·1000万PIB/mL苜银夜核悬浮剂(攻蛾)防效达92.8%,15%杜邦安打悬浮剂防效达91.7%,这3种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取食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为对照,测定了取食转Bt基因棉GKl2的不同部位(花、蕾、铃和不同空间部位叶片)10d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和植株部位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均产生显著影响,但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取食Bt棉顶部新叶(倒1叶)、中上部展开叶片(倒3叶和倒6叶)和蕾10d的斜纹夜蛾幼虫,其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取食Bt棉下部成熟叶片(倒14叶)4d后,幼虫存活率方显著低于对照。取食Bt棉花朵的幼虫初期(≤4d)存活率低于对照,但随着对照死亡率的增加,6~10d内两者差异不再显著。取食Bt棉棉铃的幼虫存活率始终低于对照,但两者差异基本不显著。根据GKl2对棉铃虫和斜纹夜蛾杀虫效果的比较,初步探讨了斜纹夜蛾为害趋势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