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1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林业   1366篇
农学   917篇
基础科学   556篇
  1525篇
综合类   4697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595篇
畜牧兽医   780篇
园艺   428篇
植物保护   60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65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发现到目前为止, 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 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 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22.
新疆南部转基因棉区棉铃虫种群长期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在新疆南部推广已超过10 a,为探索Bt棉大面积种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动态的影响,于1999-2010年使用诱虫灯监测了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麦盖提)和非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阿瓦提)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棉铃虫害较重,2000-2004年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自2005年Bt棉大面积推广以后,Bt棉区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棉铃虫种群数量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下降(P<0.05);]随着Bt棉大面积推广年数的增加,Bt棉区棉铃虫各代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第二代种群数量和高峰期蛾量下降速率均较越冬代和第一代快,且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相对丰富度也逐渐下降。因此,新疆地区Bt棉的大面积种植能较好地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而且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不同光质对喜树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潜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喜树无菌苗的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蓝、白、红3种光质下,MS、1/2MS、SH、WPM4种培养基对喜树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潜质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下SH+1.0mg/L NAA+0.075mg/L TDZ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继代后在蓝光下第7天时,SOD酶活最高,POD酶活最低,含水量最低,分化的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4.
李宗菊  曹杰  刘弟  唐平  何隽  王鹏飞  李标  周文 《中国食用菌》2011,30(1):54-55,61
以武定狮山为样点,对红托鹅膏的生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托鹅膏主要生长于滇青冈、滇石栎等阔叶林或针(云南松)阔混交林中,其生长的土表层疏松、透气、潮湿,具有厚4 cm~9 cm的腐叶层,有稀薄的阳光透入,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养分丰富,土壤容重较小,偏微酸性(pH5.4~5.7)。子实体分化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19℃~21℃,空气湿度为75%~86%,土壤含水量为38%~50%,并每天保证1 300 lx~2 000 lx的光照2 h~5 h,200 lx~900 lx的弱光6 h~9 h。  相似文献   
25.
范秀艳 《北方园艺》2011,(4):138-140
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探讨了光照强度和NH4+-N、NO3--N不同配比对葡萄试管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基中NH4+-N所占比例和光照强度的升高,GS活力增加。光强为5 000 lx并且NH4+-N:N3--N为5:5时,GS活力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NR)随着光强和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试管苗体内的NO3--N含量增加。随NR活性升高,体内NO3--N含量降低,NO3--N含量与NR活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为客观评价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文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产地环境、生态保护能力、人居环境治理和绿色生产能力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2018年间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展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0.29提高到了2018年的0.94,增幅非常显著;2015年以来,有...  相似文献   
27.
旨在探究弱光及干旱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切花月季光合、AsA-GSH循环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100%全光照(L1)、50%全光照(L2)2个光照处理组,80%土壤持水量(W1)和40%土壤持水量(W2)2个水分处理组,接种AMF\[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及不接种对照(CK)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AMF能够侵染切花月季根系,显著提高切花月季生长品质。弱光和/或干旱胁迫下,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能有效地促进切花月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Ci);在L2W2处理条件下,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使切花月季叶片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分别提高5.2%、 15.4%、21.7%和35.9%;接种AMF的抗坏血酸(AsA)含量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8.1%,GSH/GSSG比值增加7.9%;接种AMF后切花月季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认为AMF通过维持AsA/DHA和GSH/GSSG的稳定,提高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增加切花月季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而降低MDA含量来适应水分和光照的变化,形成适应光照和水分条件变化的生理生态对策来改善切花月季生长品质。  相似文献   
28.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濒危植物裸果木的有性繁殖,通过分析其结实率、种子大小、千粒质量及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EG胁迫的响应,探讨其种子萌发阶段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裸果木的结实率为6.37%,种子长(2.03 ± 0.01) mm,宽(1.37 ± 0.01) mm,千粒质量为1.68 g;种子萌发阶段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适宜温度下种子萌发迅速,平均萌发时间不到2 d;水分是限制裸果木种子萌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渗透压- 0.6 MPa是裸果木种子萌发的拐点,低于这个渗透势种子的萌发力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未萌发种子进入休眠状态,解除胁迫后迅速萌发。因此,裸果木种子在结实率低、种子小的条件下,形成了迅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以实现有性繁殖的繁殖机制。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植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精准提升人工林改造水平,使用Li−6400XT对黄土丘陵区纯林和混交林中油松、连翘、柠条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并未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产生影响,仅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值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油松(混交连翘) > 油松(混交柠条) > 油松(纯林)、连翘(纯林) > 连翘(混交油松)、柠条(混交油松) > 柠条(纯林);在不同造林模式下,影响因子中仅空气相对湿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显示出差异;当光合有效辐射为2000 μmol/(m2·s)时,所有测定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趋于饱和,与纯林相比,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柠条(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42.1%、10.5%和74.0%,连翘(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40.4%;采用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效果最优,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光合参数均高于油松纯林,柠条(混交油松)高于柠条纯林。上述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纯林,油松与柠条的混交林可加强植物各自的光合能力,环境适应性更强,更适合在该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