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29篇 |
免费 | 1687篇 |
国内免费 | 40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94篇 |
农学 | 2333篇 |
基础科学 | 2121篇 |
9170篇 | |
综合类 | 13913篇 |
农作物 | 1302篇 |
水产渔业 | 1326篇 |
畜牧兽医 | 1781篇 |
园艺 | 641篇 |
植物保护 | 19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6篇 |
2023年 | 795篇 |
2022年 | 1136篇 |
2021年 | 1157篇 |
2020年 | 1178篇 |
2019年 | 1362篇 |
2018年 | 994篇 |
2017年 | 1633篇 |
2016年 | 1972篇 |
2015年 | 1515篇 |
2014年 | 1868篇 |
2013年 | 2120篇 |
2012年 | 2629篇 |
2011年 | 2651篇 |
2010年 | 2112篇 |
2009年 | 2094篇 |
2008年 | 1769篇 |
2007年 | 1959篇 |
2006年 | 1647篇 |
2005年 | 1263篇 |
2004年 | 994篇 |
2003年 | 823篇 |
2002年 | 650篇 |
2001年 | 623篇 |
2000年 | 474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355篇 |
1997年 | 268篇 |
1996年 | 244篇 |
1995年 | 239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9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41.
942.
943.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王东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是农田、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减少,而林果面积迅速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和2010年流域下垫面的产水量分别比1986年少产水5747m^3及5914m^3。产水量的减少使该流域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土壤蓄水量增加,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4.
一种产业的高速发展能否得以持续,关键在于是否对该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使之趋于最合理状态。为再度振兴福建海洋渔业,不失时机地进行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介绍了万寿菊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探索了万寿菊的育苗技术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6.
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杂草分布状况,并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记录杂草16种,隶属10科。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基本组成为藜(Chenopodium album)+牛筋草(Eleusineind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与当地传统的地膜覆盖、秋耕和玉米连作耕作方式相比,秸秆覆盖、减少秋耕和玉米-大豆轮作均可增加农田杂草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度(P0.05)。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秸秆覆盖可增加杂草群落中牛筋草优势度比,降低藜和反枝苋优势度比;减少秋耕可增加狗尾草、反枝苋、灰绿藜(C.glaucum)和米瓦罐(Silene conoidea)优势度比,降低牛筋草优势度比;玉米-大豆轮作可增加米瓦罐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偶见种杂草在田间的分布和组成影响不明显。可以看出,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较少,群落组成单一;不同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沙地农田杂草合理防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7.
缓释尿素对两种土壤小麦氮素运转、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安徽小麦花后氮素运转特征和土壤氮素盈余的影响,分别选择安徽省北方小麦产区小麦—玉米轮作和南方小麦产区小麦—水稻轮作方式,土壤类型分别为两合土和黄棕壤,设置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习惯处理(Ncon)、减少普通尿素用量的优化氮素处理(Nopt)、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SRU1、SRU2、SRU3)和普通尿素全部基施处理(SRU4),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在两种土壤上小麦花后氮素转运、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无机氮积累量。结果表明:与黄棕壤比较,相同施肥处理两合土上小麦产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运转量显著增加,平均分别增加了71.8%,199.1%和25.8%,而氮素转移率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平均分别降低16.1%和49.7%。在两种土壤上,与Ncon比较,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小麦产量差异不大,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黄棕壤和两合土上增幅分别达43.7%~91.9%和6.6%~26.9%,以缓释尿素掺混普通尿素比例2∶1处理(SRU2)最高;与Nopt相比,仅两合土上SRU2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小麦生育后期,农民习惯施肥处理0—30cm土壤NO_3~-—N和NH_4~+—N积累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且土壤氮素盈余量高于其他处理。缓释尿素与尿素掺混实现了一次性简化施肥,可保障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素盈余量及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48.
949.
李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4):84-86
本文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当代高校学生读者群的四大阅读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调整采购取向,以更加切实有效地服务于这一特殊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950.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提取年降水量、≥10℃积温、年平均风速、海拔高度、坡度等数据作为生态背景基本要素,基于NOAA/AVHRR影像分类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样带1989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分别研究单一和复合生态背景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生态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坡度<15°的区域,降水对耕地和草地、年平均风速对林地和草地的影响均比较明显。≥10℃积温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则不明显。耕地、林地、草地和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3 500 m和500 m以下、坡度为15°以下的地区,水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 m以下、坡度为5°以下的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