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61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20篇
  80篇
综合类   47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52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玉米EREB58转录因子能够调控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的表达,启动玉米抗虫间接防御体系。但是目前对于EREB58的转录调控机制还是未知。克隆得到EREB58基因的1 193 bp的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与植物防御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ABRE、Box-W1、GARE motif和TCA元件。将不同长度5’端缺失的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GUS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EREB58PF1-PF7和PF9无GUS染色,但PF8有GUS染色;Me JA或亚洲玉米螟处理后PF1-PF7有GUS染色,PF8无明显变化,PF9仍无GUS染色。GUS酶活性分析与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EB58启动子的-323至-270和-270至-183区段是启动子的功能区段,且-323至-273区段含有抑制EREB58基因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273至-183区段是EREB58基因转录所必需的,这为后续研究EREB58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王微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33-1836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为研究对象,选取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Pars.]为竞争种,在盆栽条件下,通过切断或保持其基端分株与先端分株间的匍匐茎连接,研究了克隆整合对结缕草先端分株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整合显著提高了结缕草先端分株的分株数、根数量和生物量,并降低了其对叶的生物量投资.种间竞争显著降低了结缕草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根生物量分配.当具有相似克隆生长习性的狗牙根的竞争存在时,克隆整合作用不能提高结缕草先端分株的竞争力,狗牙根的存在较强地抑制了结缕草生长.  相似文献   
53.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尤其是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其中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作者对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国内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了有效监测犬免疫狂犬病疫苗后的保护效力,以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糖蛋白的主要优势抗原表位区G3蛋白(RV G3)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最佳包被量为8 mg/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3 0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抗原不与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平均变异系数都小于10%;敏感性达1∶1 280.此方法检测134份血清样品的结果与美国SYNBIOTICS试剂盒相比,总符合率达95.6%.  相似文献   
55.
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饲料样本中T-2毒素残留的方法,在0~81μg/L范围内,T-2毒素的Logit(B/B0)与T-2毒素质量浓度的对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的IC50(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2.8μg/L,对饲料样本的检测限为10μg/kg,样本添加回收率为77.6%~98.2%,变异系数为5.1%~12.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检测时间短(仅需15min),适用于饲料样本中T-2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6.
用得到x-射线衍射及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确证的人工合成针铁矿与三水铝石进行磷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具有强烈吸附磷的能力,所得吸附数据可用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Langmuir方程的适用性较好。从方程得到的吸附参数Xm值和a值,三水铝石要比针铁矿高一倍,其ΔG值也高于针铁矿。这两种人工合成矿物的吸附参数同天然的高岭石、蒙脱石明显不同。此外,在高pH时,这两种合成矿物吸附的磷量均少于低pH时的吸附量,而当有竞争离子腐殖质或氟离子存在时,它们仍然能够强烈地吸附磷。  相似文献   
57.
日本鳗鲡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鳗鲡皮与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酸溶、盐析、冻干等方法纯化得到胶原蛋白,采用加热、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亚型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纯化的目标蛋白经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分别与鱼类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二者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均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提示,日本鳗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二者可引发不同患者的IgE介导特异性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58.

采用间接ELISA法研究菌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阳离子及碳源等因子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黏附鳗鲡(Anguilla anguilla)表皮黏液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良后的间接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9.92×104 CFU, 细菌的黏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方程: y=0.135ln(x)-0.936(R2= 0.986); 嗜水气单胞菌黏附鳗鲡表皮黏液的最佳条件为: 温度20~28℃, pH 6.2~6.6, NaClMgCl2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 g/L3 g/L, 孵育时间为150 min。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葡萄糖和麦芽糖能显著提高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量(P<0. 05), 果糖则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量(P<0. 05)。以上结果说明, 嗜水气单胞菌对鳗鲡表皮黏液具有较强的黏附作用, 且其黏附作用具有可控性。

  相似文献   
59.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0.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沼液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作为厌氧发酵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其在厌氧反应器中的累积能够反映出产甲烷菌的不活跃状态或厌氧发酵条件的恶化。为了实现对农牧废弃物厌氧发酵进行过程分析和状态监控,将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相结合构建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酸含量快速检测模型。将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GSA)相结合构建CARS-GSA算法对沼液中的乙酸、丙酸和总酸进行特征波长优选,原始光谱数据1 557个波长点经预处理和波长优选后,得到乙酸、丙酸和总酸特征波长变量分别为135、101和245个,建立的回归模型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0.923和0.886,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111、0.120和0.727,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9.685、3.685和3.484,与全谱建模相比RMSEP分别减少了17.78%、15.49%和1.22%,能够满足农牧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发酵液中乙酸和丙酸含量的快速检测需求,基本满足总酸的检测需求。结果表明,通过构建CARS-GSA算法优选乙酸、丙酸和总酸的敏感波长变量,参与建模的波长点数量显著减少,有效降低了变量维度和模型复杂度,提升了回归模型检测精度和预测能力,为快速准确检测沼液VFA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