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篇
  90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实现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在原核生物中高效表达,将含有6×His标签和SUMO融合蛋白标签的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37℃使用终浓度0.3mmol/L的IPTG诱导3h,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量可占全菌蛋白的16%。SUMO融合蛋白标签的加入以及较低的诱导温度(16℃)有利于提高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2.
本试验利用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以淀粉、纤维素、酪蛋白为底物进行体外培养,研究花生油、菜油、玉米油和豆油等对瘤胃发酵产气及微生物活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36 h总产气量在20.61~39.67mL,除花生油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油脂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产气量呈现波动变化。培养液总脱氢酶以豆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依次显著高于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组(P<0.05)。另外,培养液原虫DNA、细菌DNA、微生物DNA、原虫/细菌区系比例的均值与对照组,以及油脂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DNA在各时间点都以豆油与玉米油组的较高;原虫DNA一般在16 h达到最高,而细菌DNA则在8 h或16 h最高,并显著高于1 h或4 h的量(P<0.05、P<0.01),且各个试验组在培养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模式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不同油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产气及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3.
为探讨铜缺乏对奶牛大脑、小脑及脊髓乙酰胆碱酯酶(ACHEase)组化特征(分布特点及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选择铜缺乏症高发区自然发病的奶犊牛6头.剖杀后采集大脑、小脑、脊髓作冰冻切片及酶组化染色.以6头同年生健康奶犊牛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发病奶牛大脑、小脑及脊髓中ACHEase计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P(0.05);除大脑外,铜缺乏奶牛脊髓上小脑中ACHEase的扫描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奶牛组织中ACHEase酶颗粒的分布也发生特征性的变化.结论:神经递质酶活性的改变是导致奶牛铜缺乏症病理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组织线粒体LDH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原动物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方法]测定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300 m左右)和刚察县(海拔3 300 m左右)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玛多县和刚察县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别为(2472.40±276.58)、(2448.71±494.69)、(3855.07±316.44)、(3882.62±602.87)U/gPro;玛多牦牛的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的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刚察牦牛(P<0.01)。[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随海拔高度升高对无氧代谢的依赖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5.
通过RT PCR技术从盐生植物三角叶滨藜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BADH68基因。该基因全序列显示,核苷酸序列长1520bp,12~1515bp为1个开放阅读框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0个氨基酸残基,其核苷酸序列与菠菜和山菠菜同源性分别为89%和95%。利用BamHI和SacI酶切位点将BADH68基因连接到pCAMBI A2301的多克隆位点,并把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分别连接到BADH基因的上游和下游的多克隆位点上,获重组植物表达质粒pCAMATBADH682,并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获LBA4404(pCBAMATBADH682)菌种。  相似文献   
126.
127.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8.
土壤微生物产电信号评价芘污染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允斌  钟文辉  薛洪婧  邓欢 《土壤学报》2014,51(6):1332-1341
通过向土壤中加入葡萄糖促进微生物产电过程,研究了芘污染条件下土壤产电变化规律。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实时、连续记录芘污染土壤产电电压。产电110 h后结束MFCs运行,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芘对土壤微生物电化学活性的影响;结合PCR-DGGE及测序技术,分析芘对MFCs阳极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MFCs产电电量随芘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循环伏安检测显示芘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电化学活性。DNA序列分析表明,阳极细菌与已报道的产电细菌高度相似,包括Sporolactobacillus、Clostridium、Enterobacter、Bacillus及Ethanoligenens。芘降低了Bacillus丰度。  相似文献   
129.
W. Wu  Q. Su  X. Y. Xia  Y. Wang  Y. S. Luan  L. J. An 《Euphytica》2008,159(1-2):17-25
In this research we established a particular vector-free and marker-free pla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maize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of biosafety limits. The BADH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maize by pollen-tube pathwa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linear leng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element, which was composed of only the BADH gene, expression regulatory sequence (35S CAMV promoter, NOS terminator), and T-DNA border sequence at both sides. Twenty-seven of 2076 transformed samples were positive in PCR amplification and the PCR positive rate of T1 generation was 1.3%. Further Southern blot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ADH gene was integrated into maize genome. Transgenic lines of progeny were examined for tolerance to NaCl by induced salt stress with 250 mM NaCl Hoagland solution. After 15 days of treatment, 73.9–100% of the transgenic seedlings survived and grew well, whereas most wild-type seedlings wilted and showed loss of chlorophyll. Only 8.9% of the wild-type plants survived but gradually died after salt stres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transgenic line of progeny after salt stress was lower than wild type. The transgenic progeny had higher glycinebetain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than wild type after salt stress.  相似文献   
130.
牦牛乳酸脱氢酶A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牦牛骨骼肌中的乳酸脱氢酶-A(LDH-A),并克隆其cDNA。通过比较牦牛与普通牛的LDH-A的酶学性质和cDNA序列,为研究牦牛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一些线索。【方法】采用染料亲和层析和DEAE-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别从牦牛和普通牛骨骼肌中纯化LDH-A,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比较;通过RT-PCR方法克隆牦牛LDH-A的cDNA序列,并与GenBank登录的普通牛LDH-A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纯化的牦牛LDH-A比活力为103.9 U•mg-1蛋白,纯化倍数为18.2。SDS-PAGE和PAGE分析均显示一条带。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牦牛LDH-A的Km NADH为0.097,Km 丙酮酸钠为1.897,均不同程度高于普通牛,其中对丙酮酸钠的Km大约是普通牛的2倍。根据牦牛LDH-A的cDNA序列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LDH-A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只有2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257Val-Ala和315Tyr-Cys)。【结论】牦牛LDH-A对丙酮酸的高Km可避免骨骼肌中产生过多的乳酸,是适应进化的结果;这种升高可能与其氨基酸序列变化导致的空间结构微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