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1291篇
基础科学   333篇
  1113篇
综合类   2316篇
农作物   762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巨胚杂交稻的农艺及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巨胚不育系及其相应的2个非巨胚不育系,3个巨胚恢复系、2个非巨胚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一套共20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巨胚(ge)基因对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e基因对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ge基因使杂交稻的千粒重、容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下降,且只有在纯合时才有显著表达。含杂合geGE基因也使其上述性状有所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gege纯合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陕西关中地区红小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小豆新品种保红947为研究对象,设置T1(纯化肥)、T2(20%蚯蚓粪+80%化肥)、T3(50%蚯蚓粪+50%化肥)、T4(80%蚯蚓粪+20%化肥)和CK(不施肥)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红小豆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蚯蚓...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花序结构及其形态特征是影响种子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其花序大小、小穗数、小花数及小花的外稃、内稃和芒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种子形成和产量。本研究通过测定小黑麦品系C2、C35和黑麦品系C13、C33的花序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果:小黑麦花序[(14.30±0.52) cm×(1.24±0.09) cm]明显大于黑麦[(13.20±0.35) cm×(0.82±0.02) cm],小黑麦花序长而粗,黑麦花序短而细;小黑麦花序的小穗数[(21.35±1.47)个]少于黑麦[(30.20±0.79)个];小黑麦每个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为3~4朵,黑麦的小花数趋于稳定,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从花序中部小穗的小花结构看,小黑麦下位护颖长[(1.27±0.11) cm]和宽[(0.26±0.03) cm]、上位护颖长[(1.30±0.09) cm]和宽[(0.23±0.04) cm]均显著大于黑麦下位护颖长[(1.04±0.05) cm]和宽[(0.08±0.01) cm]、上位护颖长[(0.94±0.10) cm]和宽[(0.06±0.01) cm];小黑麦中部小穗第1小花的外稃宽[(0.32±0.03) cm]、外稃高[(0.24±0.03) cm]和芒长[(8.35±0.51) cm]、第2小花的外稃宽[(0.35±0.04) cm]、外稃高[(0.25±0.05) cm]和芒长[(8.37±1.19) cm]极显著大于黑麦相应值[(0.26±0.01),(0.15±0.01),(5.50±0.19),(0.25±0.01),(0.17±0.01)和(5.18±0.23) cm];第1和第2小花的外稃长[(1.35±0.06),(1.37±0.06) cm]和内稃长[(0.84±0.04),(1.41±0.06) cm]均小于黑麦的外稃长[(1.49±0.05),(1.47±0.05) cm]和内稃长[(1.45±0.05),(1.47±0.04) cm]。小黑麦的穗粒数[(52.50±1.80)粒]显著低于黑麦[(58.50±2.50)粒] (P<0.05),但其穗粒重[(2.08±0.04) g]、粒重[(0.04±0.00) g]和籽粒宽[(3.04±0.32) mm]均极显著高于黑麦 (P<0.01),每个花序的籽粒不仅体积大,而且质量较重,其籽粒的生产性能高于黑麦。小黑麦籽粒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浅黄色,表皮皱缩,饱满度差;黑麦籽粒呈窄纺锤形,青灰色,表皮光滑,籽粒饱满。小黑麦和黑麦花序结构与籽粒性状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花序宽和花序基部小穗数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花序长与籽粒宽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序中部小穗的下、上位护颖宽分别与穗粒重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黑麦花序中部小穗第2小花的内稃长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外稃高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小黑麦和黑麦的花序结构和籽粒特征,对正确区分二者和了解其籽粒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小黑麦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设165 kg·hm-2(N1),225 kg·hm-2(N2)两个氮素(纯氮)水平和105 kg·hm-2(P1)、165 kg·hm-2(P2)两个磷素(P2O5)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N2P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644.73、7 686.25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高,分别为11.67、11.49 kg·hm-2·mm-1;千粒重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磷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显著;氮、氮和磷互作对籽粒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Vs)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籽粒重量的主要因素是Vmax;氮、磷及氮和磷互作对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影响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0:0 kg·hm-2 P2O5,P1:67.5 kg·hm-2 P2O5,P2:135 kg·hm-2 P2O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3)喷施浓度(G0:0 mg L-1,G1:15 mg·L-1,G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关中灌区自然经济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化模式。经过9年实践表明,采用该模式,无论丰年、平年、灾年均可大幅度增产,能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丰、灾年间产量波幅减小,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沙垅表面沙物质粒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沙垅表面沙粒、丘间地沙粒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垅以极细沙为主,平均粒径3.06Φ,沙粒从沙垅迎风侧到背风侧逐渐变细。沙丘沙比丘间地沙分选好,沙垅背风侧比迎风侧分选好。沙粒属极负偏,偏度-0.22,丘间地沙比沙丘沙更趋向负偏。峰度1.38,属尖峰态。粒径与偏度和峰度成正相关,分选和偏度成良好负相关。沙丘沙以单峰态为主,累积频率曲线为2~3段式,丘间地以双峰态为主,累积频率曲线为3~4段。大尺度地形对沙粒段式没有影响,对各段组分含量相对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为了筛选出适宜旱作区推广的耕作技术,在旱作大田条件下,设置一次深翻、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四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花后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果表明,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开花期和灌浆期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了4.13%、6.23%和5.50%、9.27%,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为小麦开花后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干物质向籽粒转运,进而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使得籽粒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