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31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侵染姜的烟草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莱芜市莱城区大田表现严重花叶的姜上分离到一种病毒,接种到13 科43 种鉴别寄主上,能侵染5 科25 种植物。该病毒分离物的钝化温度为95 ~98 ℃,稀释限点为10 - 7 ~10 - 8 ,体外存活期为128d 以上。提纯病毒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最大吸收峰为258nm ,最小吸收峰在243nm , A260/ A280 = 1 .32 。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17 .3 K D,杆状粒体长度为300nm ,该分离物与烟草花叶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该病毒分离物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62.
李秀  巩彪  徐坤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120-129
【目的】生姜具喜温怕热的特性,生产中极易遭受高温伤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Spd)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以及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探讨外源Spd缓解生姜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砂培莱芜大姜为试材,置光周期12 h/12 h、昼夜温度28℃/18℃和38℃/28℃的光照培养箱内,分别采用0.5 mmol·L-1Spd处理生姜根系,在处理后0、5、10、15和20 d时测定功能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ROS)和内源激素代谢等相关指标,并于处理后第20 天观察叶绿体及类囊体超微结构。【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叶绿体和类囊体严重受损,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Fv/FmФPSIIFv/FmqPP持续降低,NPQβ/α-1和D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PSII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降低,致使光能过剩,诱发 和H2O2大量积累,导致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升高。高温胁迫下SOD活性、AB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APX活性、CTK含量和KT含量持续下降。外源添加Spd可恢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维持叶绿体和类囊体结构的完整性,促使叶绿素荧光参数趋于正常水平,提高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水平,进而降低ROS水平,缓解高温对生姜幼苗产生的伤害。【结论】38℃/28℃的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受损,叶绿体和PSII功能紊乱,活性氧和内源激素水平异常;外源添加0.5 mmol·L-1Spd可降低高温胁迫下生姜叶片损伤程度,维护叶绿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内源激素的正常代谢,进而提高生姜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3.
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部分纯化的生姜蛋白酶为酶源,对该酶在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2.0%、pH值6.O、水解5h,此时其水解度可达7.5%。经酶解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饮料,其离心沉淀率降低,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65.
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生姜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明显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植株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比空白对照增产8.88%。施用腐殖酸钾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钾素积累速率和钾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1.29%,比等量氧化钾对照增产9.92%。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茵红李贮藏保鲜新方法,以海藻酸钠为成膜材料,添加生姜、大蒜提取液配制不同复合保鲜液,研究常温条件下2%海藻酸钠、2%海藻酸钠-大蒜提取液、2%海藻酸钠-生姜提取液和2%海藻酸钠-姜蒜复配液4种不同复合保鲜处理对茵红李采后果实生理指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保鲜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果实的失重率,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好果率、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效降低果实呼吸峰值,并使果实呼吸高峰推迟2 d出现。4种不同保鲜处理对茵红李贮藏保鲜效果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2%海藻酸钠-姜蒜复配液处理更能有效降低茵红李果实的失重率,较好地保持茵红李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67.
生姜蛋白酶的部分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姜块中的生姜蛋白酶进行部分纯化,并对其主要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其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60℃,30℃下保温30min,酶活力不变,高于72℃酶活力迅速下降,60℃、75℃、80℃时,该酶的半衰期分另为17、12和3min,Km值为0.270mmol/L;二硫苏糖醇(DTT)、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酶有激活作用;对氯汞苯甲酸(PCMB)、氯化锌、硫酸铜等对酶有抑制作用;氯化钙、硫酸镁、三氯化铝对酶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8.
姜汁中凝乳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姜和鲜牛乳为原料,将经杀菌达一定温度的鲜牛乳冲入到适量比例的姜汁中,便制得姜汁凝乳.为了探讨姜汁凝乳的机理,研究了温度对姜汁凝乳的影响,制备了生姜蛋白酶粗提物、姜油树脂和姜精油,并分别进行了凝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冲浆温度为70 ℃,生姜蛋白酶粗提物具有凝乳作用,而后两者均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生姜光合特性研究再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结果表明 ,莱芜大姜的光合速率高于莱芜小姜。中部壮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基部叶 ,顶部嫩叶光合作用最弱。生姜全生长过程的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 ,其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呈双峰曲线。生姜光合作用的适宜光强为 90 0~ 1 2 0 0 μmol·m-2 ·s— 1,适宜温度为 2 5~ 30℃。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不同世代组培生姜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产量形成差异,以确定组培生姜在生产上的最佳推广世代。以组培生姜原原种(T1)、原种(T2)、生产种(T3)3个世代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T3和T2世代植株生长特性优于T1,表现为生育前期T3和T2株高、茎粗快速增加,地上部快速生长;进入根茎膨大期后,生姜株高和茎粗增长减缓,但分蘖快速发生,由于T3和T2的分蘖发生少,保证了根茎光合产物的供给,延长了快速生长期,显著提高了其物质积累,为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根茎膨大期后,T3和T2较低的茎、叶和根系物质分配比例,使光合产物向根茎转移促进了根茎的膨大,从而获得高产。因此,与原原种和原种相比,生姜组培生产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生姜生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不同世代组培生姜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与种性退化规律,可以把组培生姜生产种(T3)作为生产上的最佳推广世代,既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