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32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试验的姜田土壤经测定有效锌含量为0.65ppm,有效硼含量为0.32ppm。单纯施锌(硫酸锌)增产24.0%,同时施锌和硼(硼砂)增产38.9%。施锌后提高了生姜植株各器官的锌浓度;累积吸锌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植株的锌主要在生育后期吸收;施锌还增加生育后期锌在根状茎中的分配。施硼主要提高了生姜叶片中的硼浓度;累积吸硼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施硼还增加了硼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32.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生长的进行,鲜姜和种姜精油的含量逐渐增加,化学成分增多,生姜生长结束(10月21日)时,鲜姜、种姜的精油含量分别比幼苗末期(7月22日)增加175.61%和77.34%,化学成分分别由32、38种增加至54和53种。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α-姜黄烯、姜烯、α-法尼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尤以姜烯在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3.
开展生姜田间施用养分构成与姜腐烂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姜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栽植密度83 333穴/hm2(穴距35.3 cm,行距34.0 cm)下,施用有机肥料30~50 t/hm2,配合施纯N 200~300 kg/hm2、P2O5 100~150 kg/hm2、K2O 150~500 kg/hm2,比例为1∶0.3~0.7∶0.5~1.7,植株抗性较好,群体生长势较强,可获得30~35 t/hm2的较高产量。用生物农药青萎散处理姜种和土壤,可提高抗病性,减少姜腐烂病发病率,增产17.1%~24.9%。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的抗热应激效果,选择264只25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6组(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及高温处理1、2、3、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4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剂量为3.32 g/kg的中草药复方,再分别添加0、5、10、15 g/kg剂量的生姜粉,测定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对高温环境中蛋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处理1、2、3、4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81%、22.65%、25.46%、24.58%;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9.49%、21.67%、24.40%、23.66%;料蛋比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平均蛋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1%、3.33%、8.97%、6.44%。在抗氧化性能方面,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处理1、2、3、4组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7.84%、45.95%、44.59%、35.1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2.92%、17.50%、17.50%、20.00%;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NO含量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6.02%、28.05%、27.37%、23.98%。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均能起到抗热应激作用,提高生产性能,改善抗氧化机能,添加量以10~15 g/kg生姜粉与3.32 g/kg中草药复方配伍适宜。对生姜粉的添加剂量与生产性能拟合结果进行分析,推荐适宜配方为11.17 g/kg生姜粉与3.32 g/kg中草药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35.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种类对生姜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姜根内的定殖情况。采用生姜组培苗,于幼苗期分别接种12株AMF进行生姜农艺性状比较试验,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30 d对生姜根系进行取样分析,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AMF菌株对生姜苗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所有接种AMF组的生姜植株,其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合不同菌株在根系的侵染率,筛选出生姜AMF优势种类为: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隐形球囊霉(Paraglomus occl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说明苗期接种这4个优势菌种,能够促进生姜生长,是适宜生姜生长的优良AMF菌株。  相似文献   
36.
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对生姜姜瘟、大白菜根肿病和莴苣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Bs2004菌剂可以显著降低生姜因姜瘟导致的死亡率,并使姜苗和生姜分别增产52.5%、51.2%;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达到52.3%,增产14.7%,显著优于庄伯伯和生石灰土壤处理;对莴苣的增产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有一定关系,在莴苣生长前期和中期用药可提高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69.0%,生长后期一次性高浓度用药,莴苣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7.
生姜根结线虫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调查、接种试验、电镜与显微镜观察以及酯酶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引发生姜癞皮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生姜癞皮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该病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生,8、9月份危害严重.病原在生姜上一年可发生完整的4代,完成1代平均约需35天.病原主要在0~40cm的土层内分布和危害,但具体分布情况依寄主生长状况而稍有差异.南方根结线虫繁殖速率受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也很大,当初始接种密度较低时,线虫繁殖速率较高,初始接种密度增大,繁殖速率降低,其平衡密度为每100g干土746.20个卵.  相似文献   
38.
为进一步提高生姜生产技术水平,对昌邑市生姜产业相关情况开展了调查,通过调查昌邑市生姜主栽品种、栽培方式、合理密度、适时覆盖和撤掉遮阳网、适时适度覆土、合理生长期和生长状况等栽培情况,发现存在植株过高或过矮、分枝数偏少、块茎过长过短和过宽过窄、块茎及各姜球质量差距大、地上茎叶过旺或过弱、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不平衡等栽培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选择好良种和栽培方式、计划好种植密度、掌握好遮阳网的覆盖和撤掉时机、把握好覆土厚度和时间、做好生姜生长期综合统筹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9.
姜汁柚皮蜜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为原料,研究姜汁柚皮蜜饯的制作工艺,通过测定产品的总糖度,以及对产品进行品质评价,最终确定最佳的姜汁加入量为0.1g/L,此时,蜜饯产品外观整齐,呈黄色透明状,味道柔和,姜味适口,有舒爽的柚皮风味。  相似文献   
40.
胡臻钰 《蔬菜》2023,5(5):40-47
摘要:中国是栽培生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生产利用经验。生姜在中国域内经2 000多年的栽培利用,纵观全国,其古今分布区域、生境与古代本草记载基本一致,南方因气候更适宜生姜生长等客观因素,自战国时期便有较高质量的生姜产出,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便初步形成特产区,生姜的种植区域在唐宋明清也逐渐发展扩大,如今已分布较广,且作为中心之一逐步向域外扩散。在中国生姜栽培进程中,古人在栽培、采收、贮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耕细作和保暖措施为主的技术提升与现实社会需求发挥着重要的双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