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7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0篇 |
农学 | 220篇 |
基础科学 | 99篇 |
203篇 | |
综合类 | 1868篇 |
农作物 | 552篇 |
水产渔业 | 92篇 |
畜牧兽医 | 297篇 |
园艺 | 184篇 |
植物保护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434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425篇 |
2011年 | 333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区苗枯病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米丝核菌(Rhizoctonia)等多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其中河西地区主要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为主。带菌的种子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品种抗性差,苗期低温高湿及土壤肥力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选择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玉米苗枯病的有效措施。其中以种子量0.15%的多菌灵、福美双等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94.13%、91.32%。 相似文献
73.
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蔬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增氧方式对盆栽小白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地下滴灌的方式,以普通地下滴灌作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MAI)、双氧水(H2O2)、纯氧扩散器曝气(OC)及射流振荡器曝气(FO)4个增氧灌溉处理.结果表明,增氧地下滴灌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处理MAI,OC和FO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大了65.87%,66.79%和111.62%.增氧地下滴灌促进了小白菜的根系生长、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而提高了小白菜的物质量积累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处理MAI的地下部鲜质量增大了42.03%,地下部干质量增大了79.85%;处理MAI,H2O2,OC和FO的光合速率分别增大了868.62%,794.14%,778.67%和650.19%;处理MAI,H2O2和OC的气孔导度较CK增大了157.14%,128.57%和85.71%,蒸腾速率增大了55.61%,32.38%和19.58%;处理MAI和H2O2的产量分别增大了56.36%和38.72%.综上,增氧地下滴灌可增强小白菜根区的土壤呼吸作用,改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循环曝气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4.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分析温室大棚百香果种植的优势及注意事项,并从选苗、整畦、定植、株形管理、水肥管理、搭架、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贮藏保鲜等方面介绍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76.
77.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存在CC、TC和TT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40674542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经卡方适合性检验,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其余3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g.40674542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说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