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1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52篇
  72篇
综合类   2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国内外学术词汇表(AWL)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指出研究AWL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回顾了AWL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最有影响力的Coxhead的AWL及学者们对它的验证与运用,最后指出AWL的研究对我国的科研和教研具有的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大蒜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对大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大蒜上应用能提高肥效,促进大蒜植株生长,对大蒜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具有一定作用,每667m2增产96.3~171.2kg,增产15.9%~28.2%。  相似文献   
103.
姬静华  马伟  钟裕  胡飞 《植物保护》2016,42(3):115-122
在实验室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大蒜植株、蒜瓣(鳞茎)和大蒜素对福寿螺和水稻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植株、蒜瓣中的大蒜素对福寿螺均具有致死效果,大蒜素只是大蒜植株和蒜瓣中致福寿螺死亡的物质之一。福寿螺在大蒜素溶液中出现逃逸现象,在0.025和0.012 5g/mL浓度下全部逃逸,而在0.05g/mL浓度下逃逸率仅为60%,死亡率达40%。福寿螺在大蒜种植密度为9、14、18株/盆时,含有大蒜根分泌物的盆中均出现逃逸现象,密度越大逃逸越快,数量越多,而在大蒜植株混入土壤的盆中,密度为9株/盆中的福寿螺全部逃逸,密度为14、18株/盆中则只有部分逃逸,没有逃逸的福寿螺出现死亡或失去取食能力。试验浓度下的大蒜素溶液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0.012 5g/mL的大蒜素溶液对水稻还有促进作用。在种植不同密度大蒜的盆中,仅混合大蒜植株,密度为18株/盆的处理中水稻的分蘖数有显著的减少(P0.05),其他无论是含有根分泌物还是混合大蒜植株的盆中,水稻生长均未受到不利的影响。表明大蒜植株和蒜瓣中的大蒜素对福寿螺具有抑制取食为害、甚至毒杀的效果,在对福寿螺有效的浓度下对水稻苗的生长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生熟大蒜溶液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生熟大蒜溶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处理,测定抑菌圈和抑菌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熟大蒜液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从抑制率大小来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生蒜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熟蒜。  相似文献   
105.
以切花月季"戴安娜"为试验花材,以蔗糖、大蒜水提液和VC为原料,按照L9(34)正交设计配制瓶插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花径变化率、鲜质量损失率和水分平衡值,研究不同瓶插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瓶插寿命指标上,20 g/L蔗糖+大蒜水提液(水提料液比1∶20(g/mL))+100 mg/L VC的配方组合表现最佳.极差分析表明,蔗糖是影响月季切花瓶插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大蒜水提液次之.在鲜质量损失率指标上,10 g/L蔗糖+大蒜水提液(水提料液比1∶40(g/mL))+200 mg/L VC的配方组合表现最优.所有处理对月季切花的花径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Abstract

Potassium (K)‐release characteristics (PRC) of soi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pplying available K. Information about PRC in the Hamadan soils is limi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PRC in nine soils from the Hamadan province by successive extraction with 0.01 M CaCl2 over a period of 2000 h. The correlation of kinetic equation rate constants with soil properties and garlic indice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lease of K was initially rapid.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K released during the first 168 h. The amount of K released after 168 h varied among soils and ranged from 292.8 to 736.8 mg kg?1. The amount of K released after 2000 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K extracted by 1 M HNO3, 0.01 M CaCl2, and 0.1 M BaCl2, whereas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soil properties. Potassium‐release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using five kinetic equation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lovich equation described the K‐release kinetics. A plot of other equations shows a discontinuity in slope at 168 h. Thus, two equations were applied to segments of the total reaction time (2 to 168 and 168 to 2000 h). The release‐rate constants (slope) in segment 1 are higher than in segment 2. The release‐rate constant of the Elovich equation and the zero‐order equation in two seg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1 M HNO3, 0.01 M CaCl2, and 0.1 M BaCl2. Rate constants of the other equ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roperties. The release‐rate constants of the Elovich equation and release‐rate constants of the zero‐order equation in two seg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arlic indices. Rate constants of other equ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arlic indice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Elovich and zero‐order equation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K‐relea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07.
研究旨在通过赤霉酸和杀菌剂处理,在降低蒜薹病害发生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其品质。以金乡蒜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赤霉酸GA3 50 mg/L(S2)、赤霉酸GA4+7 50 mg/L(S3)、赤霉酸GA4+7 25 mg/L(S4)、咪鲜胺800倍液(S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6)、GA4+7 25 mg/L+GA3 25 mg/L(S7)、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S8)、GA4+7 25 mg/L+咪鲜胺800倍液(S9)、GA4+7 50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0)、GA4+7 25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1)10个处理,以浸泡清水作为空白对照(S1),采收后将薹苞部分放入药液中浸泡5 min,放入恒温冷库(0℃)中贮存,6个月后调查病害发生率,测定蒜薹的含水量,叶绿素、Vc、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的结果比较,赤霉酸与杀菌剂能够抑制蒜薹贮存期病害的发生,发病率均抑制在20%以内;蒜薹含水量总体提高1.5%左右,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4.9 mg/100 g以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 mg/g左右,能够减缓蒜薹中水分、Vc、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损失。其中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混剂效果最佳,各指标值均远高于对照,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贮存期蒜薹的发病率,减缓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贮存后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硅对青蒜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蒜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蔬菜,由于品种退化、 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导致大蒜植株矮小、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硅作为一种公认的有益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产品品质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硅对大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了硅在青蒜苗生长和品质方面的作用,以期能为大蒜无土栽培优质高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深液流水培方式,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设置了5个硅水平(0、 0.75、 1.5、 2.25、 3.0 mmol/L)探讨了不同水平硅对青蒜苗生长、 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0~1.5 mmol/L范围内,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 假茎粗以及色素含量均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硅浓度高于1.5 mmol/L时,相关指标随其升高而降低,在硅浓度1.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也随营养液中硅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最高,比不施硅处理分别增加了32.41%和44.62%,而蒸腾速率(Tr)则恰好相反,随硅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Si1.5处理中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00%; 此外,叶片和假茎中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维生素C含量也随硅素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5.37%~41.96%和21.28%~40.82%,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Si2.25处理最高,但是Si2.25处理与Si1.5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 硅浓度1.5 mmol/L时显著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能提高其在假茎中的含量,与不施硅处理相比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5.76%~21.62%,假茎中则增加了32.85%~53.73%。【结论】营养液中加硅后,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和假茎粗均有明显增加,且其促进作用在其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更显著。加硅还可增加大蒜叶片内色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显著增加青蒜苗内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其营养品质。因此,在大蒜施肥中,适当增加硅肥,有可能克服大蒜品种退化、土传病害对大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硫对青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乡白皮蒜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探究硫对青蒜生长发育、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可显著提高青蒜植株的叶片数、叶长和叶面积;当硫处理浓度为1.50 mmol/L时,叶片中大蒜素含量最高,较不施硫处理增加97.96%;假茎中大蒜素含量以硫浓度为2.25 mmol/L时最高;当营养液中硫处理浓度为2.25 mmol/L时,青蒜叶片和假茎内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可溶性糖比不施硫处理分别增加2.64和0.53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14.98%和24.57%;青蒜植株(叶片和假茎)中全氮和全硫含量随着营养液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全磷和全钾含量以硫浓度为2.25 mmol/L时最高。总之,硫能显著促进青蒜叶片生长,提高青蒜的营养品质,增加矿质元素的积累,营养液硫处理浓度为2.25 mmol/L时各项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0.
大蒜油的提取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大蒜油水蒸汽蒸馏提取工艺,并测得大蒜油的折光率为15674,相对密度d2020=1066,出油率为0120%,重金属限量试验呈阴性。同时探讨了大蒜油在食用调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