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84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44篇
  57篇
综合类   1425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游客的到访情况划分其内部结构,根据资源集聚态势和共同表现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区,根据服务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通过对兰州旅游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兰州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构建模式:三个旅游圈层、七个旅游瓣区和十一个旅游功能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圈内的七个优先发展区和若干个旅游中心地。最后,对于兰州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2.
黄山风景区步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道作为旅游景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旅游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尤其以步道两侧土壤环境受影响最为显著。在黄山风景区内选择7条主要步道,设置14条调查样带,每条样带按照距游道远近依次选取5个连续样方,每个样方的面积设置为1 m×1m。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并建立土壤影响指数模型来探讨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对土壤的硬度、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因子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受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步道4m内;由于游客访问比例不同,不同步道受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以玉屏景区和北海景区受影响较为严重,天海景区和西海景区次之,上山道和下山道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3.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台山南台为例,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指数,研究了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紫羊茅、珠芽蓼和北方嵩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是群落的建群种。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干扰减小,不仅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其生态优势也趋于增强,说明旅游干扰限制了种群对其周围资源的利用。其中,紫羊茅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而北方嵩草的相对优势却不断增强。(2)两种划分方法表明,北方嵩草、雪白委陵菜、零零香、歪头菜、小红菊和兰花棘豆是增长型的种类;扁蓄是衰退型的种类;地榆是波动型的种类。  相似文献   
44.
良好的旅游解说系统,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接受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旅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设置状况和游客使用情况,以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为手段,对其旅游环境解说系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景区的解说系统比较规范,并能于景区的文化蕴涵相融合,也能起到较好的解说引导作用。同时,也发现其解说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解说系统不完善、导游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解说牌示系统有待改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增加电子解说系统等途径,来推进其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意义]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再造,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概述上海图书馆“从武康路出发”的实践,总结地方文献资源和文旅融合的经验。对西北五省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收藏特点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根据调研结果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开展广泛的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6.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7.
刘铭 《农业考古》2021,(1):237-244
中国昆虫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并对现代社会仍有影响的与昆虫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互相影响的结果,是由劳动创造和生活提炼的精神产品。它包含在国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产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之中。它具有神秘性、功利性、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等特征,以及满足需要、认知、规范、凝聚和娱乐等功能。  相似文献   
48.
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琳洁 《茶叶》2007,33(3):183-186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茶文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做出阐述,并结合当前茶文化发展现状,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划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四种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茶文化旅游描述其发展背景、发展成因以及现实例证。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缺陷做出分析并预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自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运行以来,沿线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改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提高了旅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方便了村民出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是,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忽略贫困家庭异质性、贫困农户旅游参与意识弱、旅游扶贫政策信息传播不顺畅、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初显等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旅游扶贫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0.
红色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体系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积极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 其内涵,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而红色文化教育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发展红色文 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就新时期红色文化在江西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做分析,总结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将本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实践让 学生走进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亲身其感受、体验红色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