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1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42篇 |
130篇 | |
综合类 | 213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33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实证检验表明:农业保险是影响化肥施用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对化肥减量施用具有显著的总效应和总间接效应,且农业保险对化肥减施主要发挥间接作用;农业保险对化肥减施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说明农业保险不仅可以引导规模经营、调整种植结构,而且可以通过中介效应来减少化肥施用,而收入效应表现为减量但不显著。建议在坚持\"保主粮\"为主、兼具\"保特色\"的承保方针基础上,通过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保费补贴力度、提高保障水平、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等措施加强农业保险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52.
长期定位施用氮肥对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蔬菜氮肥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明确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增加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及其变化过程,施用氮素化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不大以及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缓慢过程。虽然施用有机肥对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有着积极作用,但长期不施磷、钾肥仍然会导致土壤磷、钾养分的亏缺。在偏施特别是多施氮素化肥条件下,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及交换性Ca2+、Mg2+含量明显下降,土壤pH值降低,逐渐向酸性方向恶化。从施肥角度提出了防止菜田土壤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采用Field Spec4(美国ASD)的便携式光谱仪对科尔沁5种典型沙丘植被的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并对其特征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5种典型沙丘植被黄柳(Salix gordeje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麻黄(Herbal ephedrae)、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的光谱形态大致相同。根据原始光谱差异和多个光谱特征参数可以区分植被类型。"红边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冷蒿(0.99%)小叶锦鸡儿(0.68%)黄柳(0.59%)麻黄(0.58%)差巴嘎蒿(0.56%)。2)对差巴嘎蒿不同季节光谱反射率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得知,随植被生长期推移,差巴嘎蒿呈现出"双峰"和"红移"现象,但该现象并不明显。由于研究区在7月份出现持续干旱,植被缺水严重,导致差巴嘎蒿的"红边位置"在7月6日出现微小浮动,显现两个"红边平台"。3)分析不同覆盖度下差巴嘎蒿的光谱特性,差巴嘎蒿的导数光谱呈现"双峰"特性,且当覆盖度大于40%时,"红边位置"与覆盖度并无直接联系,但"红边斜率"与覆盖度呈正比关系。对不同覆盖度下差巴嘎蒿光谱可见光波段的连续统去除,得到吸收深度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峰面积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对覆盖度敏感性参数比较可知,研究该地区差巴嘎蒿覆盖度变化优先考虑吸收峰面积。因此,基于植被高光谱特性的分析,对于今后利用遥感监测沙丘植被长势、植被分类识别及反演植被覆盖度等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55.
针对固定式自动割胶设备成本高、质量大和割胶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固定式割胶机器人,提出一种先扫描后切割的割胶控制方式。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预先扫描树围,通过建立测量误差控制模型得到刀尖与树皮的距离,利用PID控制算法控制刀具进给量。为减少进退刀次数和降低电机功率损耗,根据橡胶树皮结构和割胶技术规程,将切割深度从5.5 mm调整为5.2~5.8 mm,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固定式割胶机器人割胶时螺旋角为25°~30°,其控制方式可保证刀尖到达目标位置,且1次走刀即可完成割胶工作,有效切割时间仅为22 s,相比于传统人工割胶(需多次走刀,有效切割时间为1 min),该割胶机器人的割胶效率提高了63%,可实现快速精准割胶。在固定的切割深度范围内作业时,进退刀次数减少36%;刀具电流变化幅度最大减小4.11%。该研究设计的固定式割胶机器人及控制方式不损伤橡胶树,可替代人工作业,提高割胶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57.
58.
针对香蕉秸秆粉碎机具缠绕造成秸秆粉碎率不达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粉碎过程中,粉碎定刀与高速运转中的Y型甩刀对香蕉秸秆形成三点支撑,进而实现秸秆粉碎与避免秸秆缠绕。其中,Y型甩刀由2个L型刀片组合的Y型粉碎刀与甩刀构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动定刀排列组合方式及香蕉秸秆粉碎过程受力分析,明确了影响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粉碎刀辊转速以及Y型甩刀折弯角。以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和甩刀折弯角为试验因素,以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和抛撒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进行三水平三因素正交田间试验,确定优化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85 m/s,刀辊转速1 500 r/min,Y型甩刀片折弯角140°,此时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5.1%,抛撒不均匀度为14.6%,满足香蕉秸秆粉碎作业性能要求。与已有秸秆粉碎机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研制的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合格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防缠性能更优。该机具的研制对解决蕉区秸秆粉碎还田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为了选择适宜规格的纱网沙障进行流动沙地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6 m×6 m网格或2 m,4 m,6 m带宽的带状纱网沙障,采用美国HOBO全自动风速风向仪测定其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地表粗糙度、相对风速和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 m×2 m网格纱网沙障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规律;纱网沙障主要是降低近地表30 cm以下高度的风速,并提高近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纱网沙障防风效能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网格或2 m,4 m带状纱网沙障可有效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总体防风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60.
为合理优化玉米精量播种机关键部件结构,延长机具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以排种器中关键部件支撑盘为研究对象,对其尺寸参数进行设计,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其静力学特性、固有频率及振型特征。以支撑盘前两阶模态固有频率为指标,以支撑盘外边缘直径、支撑盘整体厚度、外边缘厚度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最终分析得到优化后的最低固有频率为 52. 456 Hz,大于外界激励频率范围 1~33 Hz,优化后的最大振幅由 5. 847 3mm降为 3. 685 9mm,有效避免共振干扰;试制样机进行台架疲劳试验,最终得到支撑盘的平均使用寿命为 213 h,满足标准要求。为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延寿降本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