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42篇 |
130篇 | |
综合类 | 213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33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凯氏全氮与固定态铵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各地采集了40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凯氏法、包括粘土矿物固定态铵的HF-凯氏法和凯氏法测定全氮后再用HF处理测定固定态铵的两步法分别测定了这些土壤全氮含量,并用Silva-Bremner法测定了其粘土矿物固定态铵含量,确定凯氏法测定的全氮是否包括固定态铵在内。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凯氏法测定的为1.622 gkg-1,HF-凯氏法为1.633 gkg-1,而两步法为1.656 gkg-1;两步法测定的全氮量明显高于凯氏法和HF-凯氏法。由此可见,凯氏法无法释放2∶1粘土矿物中的固定态铵,在2∶1型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土壤上测定值也不是真正的全氮。供试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平均为166 mgkg-1,占凯氏全氮10.1%;而用两步法测定的残余固定态铵含量平均为30.4 mgkg-1,占凯氏全氮的1.9%,固定态铵的18.3%。相关分析表明,固定态铵与残余固定态铵之间显著相关(r =0.598)。残余固定态铵高的土壤正是固定态铵含量高的土壤,而固定态铵含量高的土壤正是2∶1型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土壤,因而凯氏法测定的全氮不能反映这些土壤全氮的真实情况。但对于2∶1型粘土矿物含量低的或无此类粘土矿物的土壤,凯氏法与其它方法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模式,对不同植被灌丛的蒸散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蒸散日进程中,有植被覆盖的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出现时间比流动沙丘早12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柽柳沙包(0.24mm/h)>白刺沙包(0.20mm/h)>流动沙丘(0.18mm/h);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在7—9月的蒸散量最高,分别占各自生长期耗水量的69.3%和65.4%;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植被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0.717、0.643、0.649和0.705;SPAC耦合数值模式能够模拟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灌丛植被蒸散的变化趋势,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4.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复杂纵向沙垄区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小尺度风沙地貌形态的空间变异过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复杂纵向沙垄横断面上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沙丘形态野外测量采用RTK(real-tim e k inem atic)技术,并通过南方测绘软件(South Survey)量算形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具有空间变异性。在8个地貌部位之间,沙丘形态特征参数(不包括迎风坡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垄顶、沙垄背风坡、其他地貌部位(包括垄间地和沙垄迎风坡)三者之间的差异。地貌部位、输沙风强度以及沙丘活动强度是驱动沙丘形态空间变异的因素。沙丘高度与翼展度余弦有负对数关系,发育指数与高度、迎风坡度成负线性相关,这些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在垄顶、背风坡较高,在垄间和迎风坡较低。 相似文献
106.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灌丛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灌丛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无论5月,还是9月,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土壤种子平均数量,都受到水平距离和土壤深度的显著影响。水平方向上,种子密度从灌丛下面到灌丛间地逐渐减少,而且大部分种子分布在灌丛下面,几乎没有种子分布在灌丛间地。垂直方向上,在0~10 cm范围内,5月份种子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10 cm种子数量最多,然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5~10 cm迎风坡和背风坡的种子密度分别为4 292粒/m2和28 119粒/m2,显著大于其他深度的种子密度,占总种子数量的82.4%左右。9月份,无论迎风坡和背风坡,种子数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有84%的种子集中在0~5 cm,很少有种子存在于10~2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5个树种在干旱--补水循环条件下各器官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各权种间的生长率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杨树、樟子松、长白松和沙棘补水后短期内生长明显加快,其生长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沙棘〉杨树〉长白松〉樟子松。而经济树种枸杞反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城市半自然森林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城市化影响的半自然森林更新特征,可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地带性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借鉴。文章以上海辰山残存半自然森林1 hm^2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调查分析半自然森林更新苗的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 hm^2样地更新苗共5 937株,分属22科32属37种,其中上海自然分布的乡土种占57.89%,明显高于城市人工林的乡土树种比例;香樟、构树、天竺桂、朴树和小蜡等5种更新苗占总数的57.2%,聚集性分布格局明显;在11个植被群落类型中,各类型更新苗的丰富度普遍较高,不同树种的更新苗存活和发育潜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9.
110.
以毛竹加工剩余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两步进气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在当量比(ER)一定的情况下,研究进气比例(AR,0%和60%)和水蒸气/生物质质量比(ms/mb,0,0.045,0.112,0.153,0.211,0.245和0.305)对气化炉性能(炉内温度分布、原料消耗率和气化强度)和可燃气指标(温度、成分、热值和焦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一步进气法相比,两步进气法(AR为60%时)可显著提高气化炉炉温,并且分别在2个进气位置出现2个温度峰,分别为热解区的606℃和氧化区的856℃,可燃气的温度也增加至377℃; 2)两步进气法可显著提高可燃气的可燃组分含量和热值,降低焦油含量,CO含量、H_2含量和低位热值的最大值分别为17.47%、14.67%和4.54 MJ/Nm^3,焦油含量最低值为55.4 mg/Nm^3; 3)随着m_s/m_b从0.045增加至0.305,气化炉内各反应区的温度逐渐降低,与空气气化剂相比,虽然热值并未增加,但是可燃气中H_2和CO的含量发生变化,导致V(H_2)/V(CO)比例逐渐增加至1.01,有助于应用于合成气的研究。本研究为竹材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