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419篇
基础科学   53篇
  1113篇
综合类   1424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紫色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性紫色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营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紫色土脲酶活性(Y)与土壤中的全氮(X_1)、速效氮(X_4)、全钾(X_3)、速效钾(X_6)含量相关。即Y=-0.2976 0.2353X_1 0.1153×10~(-1)X_3 0.2133×10~(-2)X_4-0.2068×10~(-2)X_6。土壤全氮是影响脲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速效氮对酶活性的正效应,是由全氮对酶活性的作用表现。全钾的直接作用为正,速效钾为负,二者通过氮对酶活性的间接作用也为负,与钾相关的决定系数均较小,因而对脲酶的影响程度小于氮。  相似文献   
222.
有机肥对旱地春小麦的生产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的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提高旱地春小麦产量,获得高产和稳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只增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仅春小麦产量较低,而且导致土壤养分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223.
国内外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油菜细胞质不育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同胞质类型Ogu.cms,Pol.cms,shan2A.cms,Nap.cms等的来源及其表型特点,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4.
 在网室条件下对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的产量效益进行了2年试验研究,从氮素营养的角度对其产量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花生间作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间作产量可以提高18%~41%(LER)。间作系统中起增产作用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在水稻/花生为3:3和4:2的2种间作方式下,间作水稻分别比单作水稻产量提高58.9%和31.8%,间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与花生间作可明显提高水稻叶片的含氮量,如在水稻单作、水稻/花生为3:3和4:2间作方式,水稻叶片的含氮量分别为21.2、24.9、22.8 g·kg-1,  相似文献   
225.
湘北红壤性旱瘠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5年在桃源县盘塘乡“湘北红壤试区”旱瘠田设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26.
 系统考察了偏、粘、易和二角4种异质1B/1R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恢复性,测定了它们杂种F#-1中雌雄可育(1B)与不育(1BL/1RS)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可分为完全不育;转育过程中从低到高世代育性一直分离;低世代不育,高世代育性分离至全育3种类型。欲使不育性既稳定又易恢复,应注意选择仅含主效不育基因(或不带有任何修饰基因的1RS片段)的不育核型是一关键。(2)4种异质全不育系和它们的恢复系,各自核内的育性基因系列组成在不同品种(系)中分布不同,这与其恢复性直接相关。全不育系核内是以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或是1RS片段)A#-1]和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抑制基因(A#-2)两种形式存在。恢复系核内则有4种形式:即主效恢复基因+微效可育基因(C#-1);主效恢复基因(C#-2);主效恢复基因+抑制基因(C#-3);仅含微效可育基因(C#-4)。它们彼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其中,仅3种育性基因组合方式(A#-1×C#-1 、A#-1×C#-2和A#-2×C#-1)恢复度最高,而且较稳定。而其余5种组配形式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较大的恢复度变异。(3)杂种F#-1中的1BL/1RS不育配子雌雄传递率明显不同,在雄配子中极低,甚至部分组合为零。从而使F#-1恢复度很大程度上由1B配子的数量和授粉时对1BL/1RS配子的补偿能力来决定。  相似文献   
227.
以畜禽废水沼气发酵液为磷回收对象,采用曝气沉淀结晶法磷回收工艺,对回收产物进行水溶性磷连续浸提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考察畜禽废水磷回收产物的磷素动态释放情况、玉米盆栽的肥效以及磷素利用情况。浸提试验表明,磷回收产物经6次浸提,水溶性磷的释放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第6次与第1次相比只下降了1.42%,总释放量占总磷的57.97%,证明磷回收产物(RPP)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作为肥料使用时不易被水淋失。盆栽试验表明,用RPP以不同比例代替磷酸一铵作为肥料对玉米均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最佳的质量替代比例为40%;RPP较磷酸一铵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素利用率分别高出19.14%和2.50%,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磷吸收效率。因此,从畜禽废水沼气发酵液中回收得到的磷回收产物具有较高的肥效价值,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磷资源危机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228.
为了认识不同造林模式对人工水源涵养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作用,2010年8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人工水源涵养林试验示范区内,选择了2008年植造的油松+五角枫+紫穗槐(Ⅰ)、油松+橡栎+五角枫(Ⅱ)和山桃+板栗(Ⅲ)3种模式营造的人工林地,设置相对应的3块标准样地1,2,3。对标准地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油松+橡栎+五角枫〉油松+五角枫+紫穗槐〉山桃+板栗,标准地3的有机质含量为11.3g/kg,比标准地1,2分别低54.3%和54%;全效氮与全效钾含量为:油松+五角枫+紫穗槐〉油松+橡栎+五角枫〉山桃+板栗,全氮、全钾含量分别为1.63,1.34,0.80g/kg和2.65,2.32,1.71g/kg。速效钾分别为48.45,96.65,37.75mg/kg。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大,枯落物积累数量多,对水源涵养林土壤肥力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29.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不施肥(CK)处理提高256%、161%、131%,差异显著; 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则分别提高111141与2339个百分点,均以NPKM处理增效最为突出。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子粒氮、磷含量,升幅最高的NPKM处理分别比CK提高261%、311%,且提高了子粒钙、镁、硫中量元素含量。子粒氮、磷、镁、硫含量与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子粒氮、钙、硫含量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3个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养分含量,并以速效钾的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肥力因子与子粒氨基酸、淀粉品质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碱解氮和子粒氮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及子粒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施肥对水稻产量、品质性状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NPKM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230.
以浙江省水网平原水稻主产区土壤为对象,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13年的不同施肥处理对麦稻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麦、稻产量; 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呈上升趋势,增幅依次为: 栏肥+NPK秸秆+NPKNPK秸秆栏肥CK处理; 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也呈增加趋势,以栏肥+NPK处理的增幅最为明显。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长期施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土壤孔隙度。经土壤养分平衡分析,栏肥+NPK、秸秆+NPK和NPK处理的氮和磷呈现盈余,秸秆和CK处理氮和磷亏缺; 栏肥+NPK和秸秆+NPK处理钾基本平衡,NPK、秸秆、栏肥和CK处理钾严重亏缺。长期定位试验进一步证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实现当地农作物持续稳产,农田施肥管理要注意适当减少氮、磷投入,增加钾肥施用量,保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