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4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林业   3084篇
农学   1408篇
基础科学   2730篇
  2312篇
综合类   8255篇
农作物   1000篇
水产渔业   386篇
畜牧兽医   2037篇
园艺   582篇
植物保护   3674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839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1206篇
  2012年   1621篇
  2011年   1618篇
  2010年   1172篇
  2009年   1306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1268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828篇
  2003年   750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420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相似文献   
92.
水稻内生细菌B196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B196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浸种和喷雾的方法将菌株B196接种到水稻植株后,均能在稻株体内回收到该菌株,表明菌株B196能在水稻体内定殖.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4.29%和55.13%.  相似文献   
93.
柽柳有效天敌昆虫筛选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参照前人对杂草天敌筛选标准、植物与昆虫互作理论和近年来对柽柳原产地主要天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制定出柽柳天敌遴选量化标准,共计10项特征,满分为47分。并以此对取食柽柳的12种天敌进行了筛选。柽柳条叶甲得分最高(43分),其次是斯氏伞锥象(41分),推荐这2种天敌昆虫作为首选天敌引入美国做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4.
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与大田试验,明确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害发生初期,用O3发生器隔天施放O3,每天施放3次,每次40min,间隔20min,O3浓度维持约1mg/kg,施放后7天,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3.4%、53.6%、68.7%和65.0%。室内施放O3 60s,间隔20min,持续12h,对温室白粉虱、南美斑潜蝇成虫杀伤力为100%。O3对黄瓜植株安全,但随着黄瓜生育期的推进,对O3的忍受能力依次减弱。苗期忍耐O3最大浓度为1~2mg/kg,结果期0.4~1mg/kg,后期0.2~0.4mg/kg。O3防治黄瓜病虫害新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尤其在黄瓜定植前对棚室进行大剂量消毒,可不留死角,且有效地解决了硫磺等药物消毒所造成棚内一些设施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木虱是木本植物上的重要害虫,严重为害柑橘、梨树和枸杞等果树,对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木虱寄生蜂种类多,自然种群数量大,是木虱的重要自然控制因子,在多种木虱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已经发现并记录的木虱寄生蜂近百种,但是能够人工大量扩繁的木虱寄生蜂只有几种。应该加强木虱寄生蜂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重要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技术的研究,为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96.
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芒果花芽期后喷施4次,第3次喷药后15 d,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1000倍、1500倍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71.9%、59.0%,显著优于50%咪鲜胺可湿粉1000倍(46.4%);第4次喷药后15 d,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1000倍的防治效果为64.2%,显著优于50%咪鲜胺可湿粉1000倍(52.9%)。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是一种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安全而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97.
稻田草害是机插秧生产中最严重的问题。传统水稻田一封二杀三补控草策略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机插秧的除草要求。本文综合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针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和杂草情况,提出二封一补的除草对策。3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后插秧前使用57%苄·丙·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 g/hm~2进行第1次封闭处理,插秧后10 d用50%苄·丁·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进行第2次封闭,既能有效控制早期杂草为害,保证秧苗安全,又能延长对杂草持续控制作用,提高水稻产量。在2次封闭基础上,针对不平整地块和烤田后抗性杂草发生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补治措施。  相似文献   
98.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在4~5g/667m^2的剂量下,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优良,药后1~21d的防效均在91%以上,兼有持效性较长、对小麦安全、对环境友好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是防治小麦穗蚜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99.
100.
In six field experiments on post‐emergence weed harrowing in spring barley, the effects of row spacing, timing,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on crop/weed sele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ies of increasing intensities of harrowing generated either by increasing number of passes or increasing driving speed were also tested. Selectivity was defined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 burial in soil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nd weed control. To estimate crop burial, digital image analysis was used in order to make objective estimations. The study showed that narrow row spacing decreased selectivity in a late crop growth stage, whereas row spacing in the range 5.3–24 cm had no effects at an early growth stage. Harrowing across rows decreased selectivity in one out of two experiments. Whether repeated passes with the harrow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ame orientation along the rows or in alternative orientations forth and back was unimportant. There were indications that a high harrowing intensity produced by a single pass at high speed gave a lower selectivity than a similar intensity produced by several passes at a low speed. Impacts on selectivity, however, were small and only significant at high degrees of weed control. Timing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