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89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6篇
  59篇
综合类   605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236篇
畜牧兽医   121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9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尼帕病毒(Ni V)和亨德拉病毒(HeV)属于副黏病毒亚科的亨尼帕病毒属的成员。Ni V和HeV感染引起新的两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关APMV-1(NDV)的发病和流行以及病原学研究认为APMV-1不断发生演化,新的基因型不断产生,对不同宿主的致病力不断变化,病毒感染的宿主谱不断扩大。本文简要介绍两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和APMV-1对鹅、鸭、猪的感染研究现状,就APMV-1宿主感染谱与演化加以分析,思考新的动物副黏病毒病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2.
53.
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0尾平均体质量(25.1±1.5)g/尾的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饲喂3种饲料(基础饲料、基础饲料+0.50%普通虾蟹壳壳聚糖、基础饲料+0.50%昆虫壳聚糖),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研究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鲫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生长性能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05);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抗嗜水单胞菌感染的半致死浓度LD50(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LD50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1).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鳜鱼蛙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anairidovirus,SCRIV)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为鳜鱼等养殖品种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法支撑。【方法】根据ISKNV MCP基因、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PCR扩增反应中的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可同时检测 ISKNV、SCRIV和SCRV的三重PCR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备测病毒为IPNV、GCRV、KHV、SGIV、NNV、TiLV和SVCV),对22份疑似感染ISKNV、SCRIV和SCRV的样品分别进行单一和三重PCR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三重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同时检测ISKNV、SCRIV和SCRV,特异性较好,对IPNV、GCRV、KHV、SGIV、NNV、TiLV、SVCV等无扩增;该方法敏感性好,对3种病毒核酸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利用该方法和3种病毒单一PCR方法同时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吻合率为100%,其中ISKNV阳性率为27%、SCRIV 阳性率为41%、SCRV阳性率为9%、ISKNV和SCRIV混合感染阳性率均为9%,无ISKNV、SCRIV和SCRV混合感染。【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对这3种病毒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5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侵染概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初步测定了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病害侵染概率。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侵染概率界于0.0101-0.2628之间,其中玉米拔节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627,而玉米拔节期田间雨天 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543;玉米开花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2628;而玉米开花期田间干旱条件下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仅为0.0101。玉米在开花期比拔节期抗病性差,同时湿度是影响侵染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试验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模型的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规模猪场不同猪群的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及场区病毒载量分布特点,在山东省菏泽市某规模猪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猪场不同孕龄母猪、不同阶段生长猪群,以及各生产阶段场区环境,采集猪鼻拭子和场区环境拭子进行PRV-gE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294份猪鼻拭子中,检出42份PR...  相似文献   
58.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呈逐年加重趋势,国内外也加强了对该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从小麦纹枯病病原、侵染过程、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南志标 《草业科学》1996,13(1):16-18
植物生长室条件下,通过比较含(E+)与不含(E-)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草的生物量,分蘖数等指标,研究确定了内生真菌对寄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E-植株相比,E+植株的总生物量增加36.4%,地上部分牧草干物质产量增加33.3%,根干重增加30%,每株植株的分蘖数增加136.8%。  相似文献   
60.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