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1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林业   1400篇
农学   658篇
基础科学   286篇
  1303篇
综合类   3165篇
农作物   646篇
水产渔业   619篇
畜牧兽医   584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44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适宜栽培因子及加工属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品种(A)、穴粒数(B)及种植密度(C)三因素正交试验,同时进行品种加工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和穴粒数的极差R′较大,其次是种植密度。泉花538的加工成品率和一级品率分别比对照高4.4和9.7个百分点,泉花627的加工成品率和一级品率分别比对照高5.3和9.3个百分点,这两个品种的产量分居第一、二位,而且加工属性较佳,适宜加工咸酥花生。另外还就各因素对产量影响以及最优处理组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四川汉源地区的甜樱桃新品种‘拉宾斯’为试材,对比分析了不同栽植密度(3.5m?.0m、4.0m?.5m和4.0m?.0m)下甜樱桃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0m?.5m栽植密度下,甜樱桃‘拉宾斯’光合能力、产量和果实品质表现最优,4.0m?.0m次之,3.5m?.0m最弱。该研究结果为甜樱桃新品种‘拉宾斯’在当地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油杂1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中油杂11冬前绿叶数、最大叶叶面积、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该品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施氮量为150kg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85.
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合理密度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池养殖场环境下,分析对虾土池精养产量与合理养成密度的关系。以求更好发挥单位水体的生产效力,促进对虾养殖朝着更健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单环刺螠无水保活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时间,通过分析对照组、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生理应激和品质指标,考察了在4°C条件下,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单环刺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时间点,3个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24 h后,持水力和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输密度胁迫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较大,12~60 h,高密度组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而36和60 h,各密度组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趋势相同。在单环刺螠的保活运输过程中,推荐中运输密度<1.0 kg/L、运输时间<24 h,可以更好地保持单环刺螠的品质。  相似文献   
87.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和种植密度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定大豆茬(A1)、谷子茬(A2)和不同密度(M1、M2)两因素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大蒜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的农艺性状指标A1处理高于A2处理,M2处理高于M1处理,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在生产中可以通过优化前茬作物和种植密度来提升大蒜商品性。  相似文献   
89.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九圣禾246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灌溉量处理的玉米生理成熟至田间收获期间子粒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等量灌溉和分配灌溉量试验,在9.0×10~4株/hm^2、12.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灌溉量增加使子粒含水量呈增加趋势,且脱水速率减慢。灌溉量从3 600 m^3/hm^2增至7 2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0.94~2.87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溉量与种植密度双因素辅助试验,在种植密度6.0×10~4株/hm^2至13.5×10~4株/hm^2时,灌溉量从3 000 m^3/hm^2增至6 0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1.60~5.00个百分点;在灌溉量3 000 m^3/hm^2和6 000 m^3/hm^2条件下,种植密度从6.0×10~4株/hm^2增至13.5×10~4株/hm^2,子粒含水率有差异,无明显增加或降低趋势;4 500 m3/hm^2灌溉量下各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子粒含水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