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1篇
  203篇
综合类   620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江西省渝水区水北镇为研究区,利用823个采样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分析区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坡度的相关性,采用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并把经交叉检验后的结果与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格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后,精度有明显提高.插值精度排序为协同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  相似文献   
72.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研究亮点: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我国管角螺4个不同分布区自然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种内遗传差异分析,并...  相似文献   
73.
不同株距对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温室冬春茬番茄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株距对群体配置的影响,试验在相同的垄沟配置下通过改变株距,对番茄的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幅宽、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均表现为,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果穗数和果型没有影响,畸形果率随着株距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单产处理间没有较大差异,均在115500kg/hm2左右;说明在相同的70+50垄行配置下,株距在25~40cm之间部分性状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但均为比较合理的田间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74.
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了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结果发现:①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②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75.
遥感数据在渔业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它只能提供海洋表层参考信息,远洋捕捞常常需要次表层环境信息辅助渔场预测。Argo剖面数据提供了从表层到2 000 m以浅的数据,利用Argo数据建立的次表层海况数据库可以为渔业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GDacs服务器自动定时下载数据并更新数据库,利用Akima插值方法处理垂直剖面数据,通过分析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情况计算出温跃层和盐跃层,以及其深度、厚度、强度等信息,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绘制海洋次表层环境信息图,结合渔业信息数据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渔业分析。研究亮点:多数金枪鱼类生活在海洋表层至100 m,温跃层限制了鱼类的上下移动。文章研究了Argo数据自动化处理,使用AKIMA、IDW插值生成温跃层上(下)界温度、盐度、深度、强度;根据温跃层深度选择用于辅助分析的水层;分析渔获量分布、变化等与海洋次表层环境特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3种鱼群个体间距的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验室水族箱中的鱼群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录像,采用质心法、线段法和三点折线法计算个体间距离。结果表明,由3种方法计算获得的个体间距值均随着群体的个体尾数的增加而趋近于0.5~2倍体长(BL)的范围内。线段法与三点折线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而质心法的计算结果的精度低于其它两种方法。在间距大于0.2 BL时,三点折线法计算得到的个体间距的频率分布普遍高于线段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线段法和三点质心法所获得的个体间距在0.6~0.8 BL范围内的频率达到最大,该范围为鱼类偏好的距离范围。  相似文献   
77.
为筛选出专用灯光防治棉盲蝽技术,展开频振杀虫灯不同使用方法诱杀棉盲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防治棉盲蝽的方法,即:采用专用黄色光频振式杀虫灯,且每盏灯以间隔10 m距离方阵式悬挂,从7月1日至10月底,每天19:00至翌日6:00,每天定时开关,每1~3 d收1次诱杀袋中棉盲蝽。  相似文献   
78.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河曲藏獒、青海藏獒、青海藏狮犬和青海土种犬共4个群体103只犬的9个血液蛋白基因座(Tf、Po、Es-1、Es-2、Sα_2:、Hb、Alb、Pr、Amy)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两个藏獒群体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并以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为基础用UPGMA法探讨了不同犬群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在4个被测犬群中,Tf、Po、Es-1、Es-2和Sα_2 5个基因座上存在多态性,其中Tf、Es-1和Po分别由3个等住基因所控制,Es-2和Sα_2,分别由2个等位基因所控制,而Hb、Alb、Pr和Amy基因座均呈现单态;河曲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较青海藏獒丰富,而两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G_(ST)=0.0187);以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为基础的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青海藏獒与青海藏狮犬和青海土种犬的遗传关系近于河曲藏獒.  相似文献   
79.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白头鹤警戒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年1月至2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期白头鹤(Grus monacha)的警戒性进行了观察.通过集群大小与警戒个体比例,说明鸟类越冬集群的生物学意义,同时研究了鹤类对人类不同干扰类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头鹤集群大小对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集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随集群增大而减小.当鹤群数量超过90只时,警戒个体的比例降到最低((x-)=17.8%),此后保持恒定.白头鹤在农田生境中的警戒观望距离为(408.8±43.3)m,在滩涂生境中为(378.6±32.5)m.白头鹤对人类和机动车(船)的观望距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人类活动敏感,而对机动车(或船)的警惕性次之.在人类二次干扰条件下,白头鹤的观望距离(F=11.797,P=0.003)、躁动距离(F=44.058,P<0.001)和逃逸距离(F=130.035,P<0.001)均显著增加,其中逃逸距离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菱蜡蝉科Cixiidae菱蜡蝉亚科Cixiinae 9属17种昆虫的mt DNA 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探讨DNA条形码在菱蜡蝉亚科昆虫中快速识别和准确鉴定的可行性.采用MEGA 5对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分析,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ML、MP、NJ、ME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属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33,介于0.102 ~0.147之间;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47,介于0.025~ 0.079之间;地理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介于0.024~0.064之间.系统发育树显示:同属物种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7% ~ 100%;同一地理类群聚为一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8% ~100%.结果表明应用基于COI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对菱蜡蝉亚科昆虫分类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