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21.
家蚕抵抗白僵菌感染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抗性品种蚕幼虫体表面,自萌发到侵入的全过程都不形成一个明显象附着胞那样的构造;分生孢子萌发后的侵入情况可观察到三种不同状态;蚕毛窝间隙、气门是自僵菌易侵入的部位之一.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蚕.对白僵菌的感染性存在差异.家蚕体壁的表面构造,化学性质的防御反应,以及家蚕血液对白僵菌发育、增殖的影响.是造成此差异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2.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eter Pears’, a cultivar of Gladiolus x grandiflorus (Hort.), susceptible to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gladioli (Mass.), have been challenged with fusaric acid, one of the toxins produced by this pathogen. Selected cell-lines showed increased tolerance to the toxin and grew even on concentrations of fusaric acid up to 0.5 mm. When inoculated with a conidial suspension, the mycelial growth on selected cell-lines was limit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Fusaric acid greatly reduced plant regeneration, and only two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allus subcultured for a prolonged time on medium with fusaric acid. These plants have a significantly altered DNA cont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 reduced callus phase on toxin-containing medium, resulted in an improved regeneration and the DNA content of the regenerated plantlets wa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Some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these fusaric acid-insensitive cell-lines showed an increased tolerance to the toxin when cultured in vitro in presence of fusaric acid. The selected plants will be further tested for Fusarium-resistance once maturity is reach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3.
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24.
松树泌脂速度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松树不同树种、树龄、树势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差异,分别进行了树干泌脂速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树种中,松树泌脂速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在马尾松不同的树龄中,幼龄林>老龄林;在马尾松不同树势中,树势强>树势中等>树势弱.依据已知的树种、树龄、树势与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关系,泌脂速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正好呈负相关性.因此,树干泌脂速度或树脂含量可能是评价松树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在今后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应注意选择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和品种;或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树脂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旨在通过将类甜蛋白基因NP24 导入番茄,提高番茄品种的抗病能力。通过对‘京乐502’、‘耐运2000’以及‘Bolgogragsky’3 个番茄品种进行抗病性的鉴定及防御酶活性测定,选取抗病性最弱的番茄品种‘Bolgogragsky’,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类甜蛋白基因NP24 导入番茄。接种晚疫病7 天后测得‘Bolgogragsky’、‘耐运2000’和‘京乐502’病情指数分别为81.7、48.7、16.0。‘Bolgogragsky’POD酶活性在第1 天达到高峰,‘京乐502’、‘耐运2000’在第5 天到达最高峰,但‘京乐502’的酶活性一直较其他2 组高。PAL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京乐502’升得最快降得最慢,‘Bolgogragsky’升得最慢降得最快。‘京乐502’SOD酶活性在0~5 天升高而后降低,‘耐运2000’、‘Bolgogragsky’接种后第1 天SOD酶活性明显降低,后续第3、5、7 天在波动中上升。实验结果表明接种晚疫病菌后3 个品种番茄的POD、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处理组SOD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此外,经PCR验证NP24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Bolgogragsky’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6.
引进番茄品种抗晚疫病苗期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俄罗斯番茄品种A5、A6、A8、A9、A10、7-1、20、富贵(中国)和日本品种耐运2000为试材进行番茄苗期抗晚疫病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研究表明:(1)最适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浓度为1×103孢子囊/ml;(2)同一品种幼苗比离体叶片病情指数普遍偏低;(3)耐运2000 、A10抗病性最强(抗病品种),A9、20、7-1、A5和A8中等(感病品种),富贵和A6最差,属于高感品种。因此耐运2000和A10有希望成为抗晚疫病品种或作为进一步培育抗晚疫病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27.
2006~2007年在上海的自然条件、人工接种褐斑病菌(Rhizocwnia Solani Kfihn)和涝害胁迫条件下开展了田间高羊茅草坪草(Festnca arundinacea Schreb)种质资源比较试验,对13个高羊茅草坪草种质资源的形态、色泽等坪用特性、抗褐斑病性和耐涝性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平均评分第一的为“Duvana”,得分8.7;其次为“Plantation”,得分8.6和“Justice”,得分8.4。我们自育的品种“沪青矮”及其组成成分的新品系具有株型较矮的遗传特性,综合性状评分居第3、4、5位(得分为8.5~8.4).也值得应用。在适当的管理条件下,例如:排水性良好的坪床,不少于每月1次的修剪、适当的肥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上述推荐品种都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植周年常绿的绿化草坪。  相似文献   
28.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慨述了牡丹病害研究进展及牡丹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提取、测定方法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湖北省当前棉花品种现状和棉花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棉花枯黄萎病是湖北省当前棉花生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提出了加强对湖北棉花枯黄萎病病源菌的系统研究、完善抗病鉴定体系、改进常规抗病育种体系、加强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