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445篇
  518篇
综合类   1242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花生应用光降解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花生除草地膜、光降解除草地膜进行花生田间覆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除草地膜和花生除草地膜对田间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盖膜后30天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光降解除草地膜1号、光降解除草地膜2号在光照下能够自行降解,盖膜120天后的失重率在70%以上,其中光降解除草地膜2号的降解速度比光降解除草地膜1号快;花生应用光降解除草地膜和除草地膜覆盖栽培比普通地膜增产14.13%~30.79%。  相似文献   
42.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均有利于马铃薯的出苗生长、提高薯块产量,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35.77%、稻草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17.18%;此外,地膜覆盖栽培的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为目标,2002年在尉犁县孔雀农场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节水试验。得出:该区棉花膜下滴灌适宜的灌溉量为3 931.5 m3/hm2,最佳产量为皮棉2 997.75kg/hm2。与当地农民大水漫灌方式比较,节约水量8 070~14 070 m3/hm2,增产皮棉747.75 kg/hm2,膜下滴灌是该区目前最节水的棉花灌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4.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 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 kg/hm2,1461.0kg/hm2和1 648.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94.5 kg/hm2和K2O 60.0 kg/hm2)最高,产值可达2 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5.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 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 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 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 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 kg·hm  相似文献   
46.
针对吊杯式移栽机膜上成穴移栽时膜面穴口大的问题,建立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通过分析栽植器的运动轨迹特性得出,当栽植器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且余摆线环扣最大横弦的距离等于轨迹线与地膜交点间的距离,栽植器在上拔阶段水平方向零速度点两侧打开,有利于减小膜面穴口尺寸。通过仿真分析和膜上移栽番茄盘苗试验得出,运动轨迹特征系数λ对膜面穴口的纵向尺寸影响显著,对横向尺寸和倾斜率影响不明显。随着λ值的增大,穴口纵向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在移栽频率为50和55株·min-1时,λ为1.093的穴口纵向尺寸分别为10.12 cm和9.49 cm,是最小值; 两种移栽频率条件下,随着λ值的增大,移栽株距分别从39.8 cm减小到33.5 cm和从39.1 cm减小到33.1 cm。该结论可用于指导吊杯式移栽机结构和工作参数的优选。  相似文献   
47.
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及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从源头解决地膜覆盖技术泛用、滥用问题,提高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合理利用性。研究提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地膜覆盖技术对作物自身环境要素需求与所在地提供环境要素差异的补偿程度"。该研究以东北春玉米为例,构建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检索的方式收集东北地区田间试验中春玉米地膜覆盖功能数据,明确作物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经济产量相关关系,量化作物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增产功效,筛选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指数,参照作物需求阈值标准和经济效益,明确东北不同熟期春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范围,形成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性区划。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地膜覆盖耕作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产量与≥10 ℃积温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 < 0.01)。基于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计算了地膜覆盖适宜指数,完成东北地区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分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相关研究可为中国地膜投入量零增长和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为了深入揭示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冻融期土壤水、盐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Hydra水盐热系统实现对冻融期宽行、窄行和膜间位置15,25和40 cm深度土壤液态水分、温度和电导率实时等间隔加密监测,分析了冻融期土壤水盐热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同一位置不同深度液态水分、电导率和温度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冻融期内盐分垂向运移规律为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向表层运移,冻融作用使盐分发生了重分布,加重了土壤40 cm深度的盐分含量,电导率增值范围为20~80 μS/cm,并且冻融前后不同位置电导率以位置排序由大到小为宽行,窄行,膜间;在冻融过程中不同位置土壤温度、液态水分和电导率两两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大于0.74,而电导率与温度和液态水分两者也存在极强的多元一次函数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大于0.90;冻结和融化并不是重合的过程,而是在期间会出现分叉点,分叉点出现在-1 ℃附近.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非生育期灌溉制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
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籽粒损失传感器普遍存在适应性差、价格高等问题,在国内首次提出PVDF型籽粒损失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研究PVDF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现状,讨论了PVDF在籽粒损失传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实验室制作工艺的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在实验室中利用PVDF 压电薄膜制作籽粒损失传感器的主要过程,为进一步设计、制作经济、实用的籽粒损失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0.
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适合膜上播种的双环带分种分肥穴播器,并采用该播种器研制了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械;同时发明了切膜机构、整平机构和覆土机构.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组工作稳定可靠,性能优良,是一款与新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联合作业的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