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494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56篇
综合类   1040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343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神经元发生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性疾病,其普遍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和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产出的中心,是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受损的线粒体导致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供给不足和氧化应激损伤,甚至引起细胞死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选择性地清除衰老或受损线粒体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激活线粒体自噬或改善线粒体自噬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错误折叠蛋白积聚导致的神经损伤。笔者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以流产、生殖器官炎症、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慢性人兽共患病,主要危害人和动物的生殖健康,侵害多个组织器官,不易治愈,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各省份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而及时准确地诊断对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分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奶牛体重大,肢蹄部作为奶牛日常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容易发生变形、跛行和蹄裂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季节、营养、生产、管理因素分析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对养殖场常见的腐蹄病、蹄叶炎和局限性蹄皮炎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总结了奶牛肢蹄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方案,提出科学选址和建场、制定护蹄保健制度、合理搭配营养和定期进行药浴4种预防肢蹄病的措施,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54.
母畜在产后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在绵羊及山羊常有发生,是引起新生羔羊饥饿、能量不足、体质减弱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造成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母羊产后缺乳主要是由品种品质、饲养管理、应激、营养及疾病等因素引起,除全身性疾病外,母羊产后缺乳按临床症状可分为单纯缺乳型、乳腺炎型和传染性无乳症型.针对以上临床...  相似文献   
55.
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影响及沙漠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破坏及沙漠化作用。结果表明,鼠兔挖掘洞穴,破坏草皮层,将下伏沙砾、土壤推于地表。在鼠害严重的地方,覆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7.47%~16.41%,达到了轻度沙漠化水平。鼠洞洞口塌陷形成风蚀浅坑,风蚀浅坑不断发展,相互贯通,最终发展成"秃斑"和"黑土滩",是草地沙漠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6.
铅对草坪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通过盆载模拟试验研究了铅对植物生物量、叶片叶缘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中毒后的症状。结果表明,铅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使根冠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根量减少。铅进入叶肉组织后导致叶片失绿,严重时使叶片枯黄死亡。试验早期植物中毒症状表现为根冠膨大变黑,严重时根系腐烂。当营养液中Pb浓度达5.0mol/m^3时,试验后期引起植物死亡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喂氧化鱼油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氧化相关指标、免疫因子、氧化和免疫共同相关因子的影响以及添加大豆异黄酮(SI)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氧化应激对新生仔猪生长、肠道免疫应答的影响机制.试验选用4日龄新生仔猪96头,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新鲜鱼油(Ⅰ组)、5%...  相似文献   
58.
动物在患病、应激或特殊生理条件下,机体内会大量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机体内的脂质、DNA等产生反应,可对动物造成氧化损伤。唇形科植物提取物中的抗氧化物主要活性成分是酚类化合物,它和抗坏血酸及类胡萝卜素能够阻止自由基引发的氧化伤害。本文阐述了唇形科植物提取物对猪、鸡体外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例与抗氧化功能,分析了其抗氧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9.
宰前免疫应激对肉鸡抗氧化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宰前免疫应激对肉鸡抗氧化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24只体重相近的39 d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 两个试验组分别在39 d、40 d和41 d腹部皮下注射LPS生理盐水稀释液(1 000和2 000 μg/kg BW),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胸肌pH24h极显著下降(P<0.01),失水率极显著增高(P<0.01),4 ℃保存3 d b*值和6 d的L*值显著升高(P<0.05);腿肌pH45min及pH24h均极显著下降(P<0.01),4 ℃保存3 d b*值显著升高(P<0.05);血浆、胸肌和腿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T AOC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表明宰前免疫应激会引起肉鸡机体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机能下降,进而导致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下降,而且这些负面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应激强度。  相似文献   
60.
The occurrence of hide damage light flecks and spots was determined on tanned hides from 28 herds during a period of 8 to 12 months. Light flecks and spots are described as small areas of grain loss up to 3 mm in diameter that are seen on dyed crust cattle leather. Damage was found on 75.8% of all hides. The neck and shoulders were the anatomical region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amage. Sixty-eight per cent of all hides had light flecks and spots in this region. The forelimbs and dewlap were the anatomical region with the second highest occurrence with a prevalence of 39.1%. This distribution corresponded to the known distribution of lice in catt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age, sex, prevalence of lice in the herd assessed in March or infestations with different lice species. The frequency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vari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year. The frequency was highest in the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was lowest in the autumn. This variation supported the importance of l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and suggested a relatively long healing period for the damages induced by l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